泉州海洋職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藍帆“木蘭青溪”逐夢團木蘭溪畔踐初心
近日,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響應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號召,激勵青年學子成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泉州海洋職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藍帆“木蘭青溪”逐夢團圍繞“木蘭溪畔逐夢起,青溪守護踐初心”主題,開啟了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逐夢團首站抵達木蘭陂公園。這座始建于宋代的古老水利建筑,歷經千年風雨,宛如一部沉默的史書。隊員們輕撫著斑駁的花崗巖陂體,俯瞰著形似琴鍵的陂橋,木蘭溪千年的流淌聲仿佛在耳邊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曾經,這里是洪水肆虐的“水患之河”,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風景如畫的“生態畫廊”。清晨,老人在岸邊悠閑地晨練,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孩童在溪邊嬉笑玩耍,清脆的笑聲回蕩在空氣中。這一切,都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鮮活見證。
“一陂水,潤萬田;千年治,民心牽。”木蘭陂不僅僅是一座水利工程,更是莆田人民“人定勝天”精神的象征。信工學子們在此深刻領悟到,生態文明建設要以歷史為根基,以人民為中心,才能讓綠水青山永遠流淌。
隨后,隊員們走進木蘭溪治理展示館。館內的立體浮雕仿佛將時光凝固,動態圖文似在娓娓道來歷史,3D劇場生動地再現了木蘭溪從“水患之河”到“安全之河”“生態之河”的華麗轉身。在“為民情懷”“科學決策”“率先垂范”“久久為功”四大展區,隊員們透過一張張治理藍圖、一組組數據對比,真切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赤子情懷。
展示館館長陳瑞椿熱情地接待了隊員們,并詳細講述了木蘭溪治理的艱辛歷程。他介紹說,木蘭溪曾是福建省著名的水患之河,每到雨季,洪水泛濫,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直到1999年,時任福建代省長的習近平主持并推動了木蘭溪的綜合治理計劃,才讓這條“水患之河”逐漸變成了“安全之河”。經過20余年的綜合治理,木蘭溪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成為了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在交流環節,隊員們就木蘭溪治理的技術細節、生態保護措施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問題與陳館長進行了深入探討。陳館長耐心解答了隊員們的疑問,并鼓勵大家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東圳精神教育基地是此次實踐的最后一站。基地內,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一件件斑駁的建庫工具,無聲地訴說著原 魯山縣長帶領十萬干部群眾“肩挑手扛、劈山造湖”的偉大壯舉。電教片《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中,“團結協作、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誓言,如洪鐘大呂,震撼著每位隊員的心靈。
在這里,東圳精神不是塵封的記憶,而是新時代青年“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行動指南。隊員們深刻認識到,青春因奉獻而精彩,使命因擔當而厚重,他們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踐行“強國有我”的誓言。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對信息工程學院藍帆“木蘭青溪”逐夢團的青年學子們來說,是一次深刻的社會實踐課,也是一場青春與時代的對話。他們循著總書記的足跡,在木蘭溪畔、東圳精神教育基地,親身感受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深刻領悟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遠意義。(通訊員 蔡思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