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珍護野生飛羽·共筑生態和諧”鄉村振興實踐團走進西安市周至縣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開展鳥類生態保護調研活動,探索科技與生態保護的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綠色發展。
科技監測,解碼鳥類生態密碼 實踐團隊來到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資源保護科科長李成以豐富的鳥類知識和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為實踐團隊系統且清晰地介紹林場從建立發展至今的鳥類資源變遷與現狀,內容涵蓋物種數量、分布特征及保護歷程等多個方面。?
科長李成提到,樓觀臺林場已知鳥類166種,隸屬于12目3科95屬。在這些鳥類中,有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1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鳥類14種;陜西省重點保護鳥類7種;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物種有107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物種有13種。此外,有13種鳥類屬于我國特有物種。?
圖為科長李成為實踐團講解林場現狀。任博棟 供圖
為確保調查數據的準確性與全面性,林場長期以來通過采用樣點法與樣線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鳥類種類調查,即根據林場地形設置固定觀測樣點,同時沿預設線路進行系統巡查記錄,兩種方法相互補充,為鳥類資源研究提供了扎實的數據支撐。而這些精準的研究成果,也為當地生態資源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圖為科長李成為實踐團講解管護站分布。蒙付豪 供圖
羽翼檔案:解碼林間飛羽生態圖譜 科長李成細致的鳥類保護講解中,他仔細翻閱林場近十年的鳥類觀測數據,耐心梳理出種群數量變化、分布區域遷移等關鍵信息,還整理出127種鳥類的高清圖片與生態影像,每一份資料都凝聚著林場工作人員的心血。
這些資料生動定格鳥兒在林間嬉戲、枝頭鳴唱的靈動瞬間和它們在不同棲息地的真實生活場景,均為實踐團成員直觀深入地了解鳥類的生存狀態提供豐富素材,讓大家對的鳥類資源有了更具體的認知。
實踐團成員從講解中深刻認識到保護鳥類的重要性:鳥類作為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植物種子傳播、森林害蟲控制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護它們不僅是維護生態平衡的關鍵舉措,更對促進生物多樣性、推動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圖為科長李成為實踐團講解鳥類種類特寫。白景琦 供圖
校地合作,共繪生態保護藍圖 實踐團成員與陜西林業樓觀臺實驗林場舉行座談會,并舉行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座談會上,雙方圍繞生態保護、林業科學應用、鄉村振興等主題展開深入的交流,林場負責人詳細介紹樓觀臺林場在森林資源精細化管護、生態系統修復及林業科研創新等方面的顯著成果,實踐團成員則結合專業特色,就電氣化技術在林區智能化管理中的具體應用場景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圖為實踐團與陜西林業場長交談。王佳音 供圖
此次實踐基地的建立,為華清學院學子搭建出一個將理論知識與林場實踐相結合的優質平臺,未來雙方將在生態環境調研、林場技術支援、生態賦能鄉村等多個領域開展長期合作,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

?
圖為實踐團與林業林場工作人員合影。趙雨欣 供圖
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將以該實踐基地為主要依托,積極把生態保護理念融入鄉村發展,充分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助力生態保護工作,努力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與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