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細雨蒙蒙中,榆林學院“講紅色經典,燃奮斗之光”暑期社會實踐隊在陜西米脂深入第三日調研。隊員們聚焦口述歷史與紅色精神研討,雙線并進,觸摸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根脈與信仰力量。
祖音檐下· 聽馬氏后人話春秋
在楊家溝的院落舊址旁,榆林學院實踐隊專訪了一位特殊的“歷史講述者”——年近八旬的馬氏長者。他端坐代步車上,清癯面龐刻滿歲月溝壑,講述家族歷史時精神矍鑠。他講述的家族“耕讀傳家”祖訓,其自律勤勉與紅色基因遙相呼應;追憶毛主席在此運籌帷幄的烽火歲月,革命豪情隨言語激蕩。講到動情處,老人堅持下車,頻巍卻堅定地指點歷史現場——指尖所向,既是家族根脈,更是艱苦奮斗、心系人民的紅色印記。這一刻,歷史溫度與精神炬火,在青年心中交匯。
他的講述剛落,隊員們便聚坐廊下,思緒在研討中激烈碰撞:土地兼并的謀略、科舉入仕的執念、亂世筑寨的膽識漸次清晰。老屋見證,一場跨越古今的對話在此交融共鳴。
(趙夢倩拍攝,實踐隊在聽老爺爺講解)
滌蕩心靈·感悟紅色精神
在米脂的駐地匯聚一堂,實踐隊開展‘感悟紅色精神’主題活動,包含兩大環節:
1.故事分享·聆聽歷史的回響:
劉鈺昕同學帶我們重溫了“小韓補衣”的溫暖:面對毛主席補丁摞補丁的糟朽襯衫,韓桂馨與衛士們齊心尋布,一針一線精心縫補,讓舊衫“煥新”,更縫進了艱苦樸素、同甘共苦的紅色精神。
(趙夢倩拍攝,實踐隊成員在分享故事)
王若彤同學帶我們學習了毛主席“拒祝壽”的嚴于律己:他心系群眾缺糧疾苦,堅決反對鋪張祝壽,定下“不請客、不歌功”鐵律,彰顯了質樸本色與嚴明紀律。
(趙夢倩拍攝,實踐隊成員在分享故事)
薛文靜同學帶我們感受了彭德懷“摘畫像”的謙遜風范:沙家店大捷慶功會上,他見己畫像與領袖同掛,當即嚴令摘下,坦言功勞歸于黨、人民和將士,展現了革命將領的謙遜本色與集體主義精神。
(趙夢倩拍攝,實踐隊成員在分享故事)
2.感悟分享·點燃思想的火炬:
前輩們質樸的節儉、深沉的謙遜、堅定的自律,點燃了隊員們的思想火花。大家深刻感悟:青年當以此為炬——學習需“縫補衫”的勤儉專注,生活要“拒祝壽”的嚴于律己,集體中習“摘畫像”的謙遜歸功。
在米脂這片紅色的熱土上,青年們用心聆聽,用情感悟,更加堅定了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時代使命的信念。紅色精神,薪火相傳,吾輩青年,奮勇前行!(指導老師:郝倩 團隊負責人:劉鈺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