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導新時代青年深入學習黨史,堅定理想信念,弘揚紅色精神。7月20日,長安大學“飲水思源尋根路·星火燎原照征程”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延安寶塔山與清涼山,開展紅色教育與黨史學習。
瞻仰寶塔,沐浴真理之光
寶塔山,作為延安的標志性象征和革命歷史的見證者,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意義。這里不僅留存著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歷程的深刻痕跡,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策馬登山、謀劃革命戰略的重要地點。
清晨,實踐隊員們在寶塔山腳下集合。歐文杰老師以“背靠真理,面向光明”為主題,闡述了寶塔山作為延安時期“信仰”燈塔的深刻內涵,他強調,“背靠真理”是我們黨理論自信的源泉,“面向光明”則是我們黨引領民族走向復興的方向。在老師的激勵下,實踐隊伍懷著崇敬之情,充滿蓬勃活力,沿著步道向山頂進發。
實踐隊員沿步道攀登寶塔山
拾級而上,實踐隊員們來到了前進廣場。該廣場寓意著回到延安就是不忘過去、不忘初心,就是永葆共產黨人砥礪奮斗、不斷前行的本色,廣場通過上山步道與寶塔相連,以此激勵黨員干部朝著前進的方向奮勇拼搏。實踐隊員們在此處眺望延安城,領略著這片革命圣地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之美。他們仿佛能看到革命先輩們在這片土地上揮灑熱血、不懈奮斗的身影,感受到先輩們在寶塔山上謀劃革命戰略時的英勇與智慧。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讓實踐隊員們深刻體會到了革命精神的偉大力量。
實踐隊于寶塔山上眺望延安城
實踐隊員瞻仰寶塔
清涼圣地,感受新聞力量
參觀完寶塔山后,實踐隊員前往清涼山。黃土峭壁與藤蔓交織成蒼翠的帷幕,深嵌進山體的萬佛洞石窟與紅旗遙相呼應。這里曾是中央黨報委員會、新華社、解放日報社、延安新華廣播電臺、中央出版發行部、中央印刷廠和邊區群眾報社的所在地,被譽為紅色延安的“新聞山”,為中國革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清涼山景觀
在延安新聞紀念館舊址前,歐文杰老師引領大家一同回顧了黨的新聞工作發展歷程。隨后,隊員們圍繞“延安時期新聞工作如何服務黨的中心任務以及新時代媒體人的責任與擔當”等主題展開了深入討論。隊員們達成共識,傳承延安新聞精神,就必須堅守黨性原則這一生命線,保證新聞輿論工作始終朝著正確方向推進。同時,要厚植人民情懷,讓報道的根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這片沃土,運用青年視角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精彩故事。
實踐隊員于延安新聞紀念館前合影
至此,赴寶塔山、清涼山新聞出版社革命舊址的實踐活動圓滿落幕。在這次實踐過程中,隊員們深刻體會到“背靠真理”是中國共產黨人理論自信的基石,感悟到延安時期新聞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光榮傳統。隊員們將帶著此次實踐學習的深刻感悟,積極投身到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爭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傳播者、踐行者,讓青春在時代的浪潮中蓬勃生長,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