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輝縣市百泉鎮周邊河道成為人們納涼避暑的熱門地點,但野外游泳的安全隱患也隨之凸顯。7月20日,志愿者們沿百泉及周邊河道開展防溺水宣傳與巡河勸導活動,用實際行動守護群眾生命安全。
當天清晨,志愿者們攜帶防溺水宣傳手冊、救生設備和警示牌,沿百泉湖、衛河支流等重點水域開展巡查。“大叔,這湖里水下情況復雜,暗礁和水草多,千萬別在這兒游!”在百泉湖西岸,志愿者攔下一位準備下水的中年男子,遞上宣傳手冊耐心講解,“您看這上面的案例,去年就有市民在這兒游泳被水草纏住,多虧救援及時才沒出事?,F在都有正規游泳館,水質和安全都有保障。”
針對過往行人、垂釣者和沿岸商戶,志愿者們通過發放手冊、現場演示等方式,普及“六不準”防溺水知識:不準私自下水游泳、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不準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等。同時,他們在河道隱蔽處張貼警示牌,提醒“水深危險,禁止游泳”,并向沿岸商戶借來擴音器,循環播放防溺水警示音頻,確保安全意識深入人心。
巡河過程中,志愿者們發現有一些人在湖邊戲水,其中不乏未成年人。“小朋友,這里的水看著淺,底下可能有深坑,很容易抽筋!”志愿者蹲下身,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講解風險,并聯系家長說明野外游泳的危害。經過耐心勸說,3名少年跟著家長離開了河道。
在河流下游一處,5名青年正準備下河游泳,志愿者們立即上前阻攔。“我們經常在這兒游,沒事的!”面對青年的不以為然,志愿者拿出手機展示近期各地溺水事故新聞:“這些出事的人也覺得自己水性好,但意外往往就在一瞬間。正規游泳館有救生員和安全設施,玩得也更放心啊!”經過幾分鐘的溝通,青年們最終放棄了野外游泳的想法,并表示會轉告親友注意安全。
此次活動中,志愿者們勸離野外游泳者,發放宣傳手冊,張貼警示牌,宣傳防溺水知識。遇到不識字的老人,志愿者們就用方言“嘮家常”,結合當地曾發生的溺水事件,讓安全意識入腦入心。
夕陽西下,志愿者們收拾好設備返程,沿岸的警示牌在余暉中格外醒目。他們用汗水與耐心,為輝縣市的夏日增添了一份安心,也讓“珍愛生命,遠離野泳”的理念漸漸融入市民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