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稷下法治先鋒實踐團奔赴博山崮山,開展了一系列與數字化法律援助相關的情況調研,并積極組織法律援助普法活動。此次實踐活動不僅深入基層了解法律援助現狀,還通過參觀焦裕祿紀念館以及與黨校校長、一線律師座談,深化了團隊成員對實踐精神、思想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
抵達博山崮山后,實踐團迅速投入到數字化法律援助的情況調研工作中。團隊成員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以及與當地居民交流等方式,詳細了解當地群眾對法律援助的認知程度、獲取法律援助的渠道以及對數字化法律援助的需求。同時,實踐團還在當地開展了法律援助普法活動,通過發放宣傳手冊、設立咨詢點等形式,向居民普及法律援助的相關知識,提高群眾依法維權的意識。
在調研和普法活動之余,實踐團全體成員來到焦裕祿紀念館,深入學習焦裕祿精神。在紀念館內,通過一幅幅生動的照片、一件件珍貴的實物,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以及凡事探求就里、“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此次參觀學習,讓實踐團成員對毛澤東思想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等理念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為進一步深化學習成果,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實踐團與黨校校長、長期奮戰在法律援助一線的律師進行了座談。座談會上,黨校校長從理論層面深入解讀了思想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法治建設中的指導意義。
一線律師則結合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分享了在法律援助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及應對方法。實踐團成員就調研中發現的數字化法律援助推廣難題、基層群眾法律援助需求特點等問題與與會人員展開了熱烈討論。通過此次座談,實踐團成員對法律援助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為后續更好地開展相關實踐活動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經驗。
此次博山崮山之行,稷下法治先鋒實踐團將法律援助調研與思想學習緊密結合,在實踐中踐行使命,在學習中提升自我。未來,實踐團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為推動數字化法律援助在基層的普及與發展貢獻力量。
文字來源:馬玉冰 史曉凡
圖片來源:陳如雪 曹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