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三農”發展錨定方向。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鄉村振興對穩固國家發展根基至關重要,為深入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7月10日-23日陜西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閃“藥”青春實踐團以“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為主題,以“科創惠農,智助農村”為主題,結合大荔縣“一線一園一區一谷”的鄉村振興政策,深入大荔縣9鎮40余村10余企業開展為期13天的社會實踐調研,圍繞大荔縣當地冬棗、黃花菜等特色產業深入調研,對大荔縣特色農產品進行干燥試驗,力求研發出最適宜當地農產品的干燥技術,提升產品品質與保存期限,實踐團以青春之智投身其中,為助力大荔縣鄉村產業振興、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用實際行動詮釋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讓青春在服務鄉村的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圖為閃“藥”青春實踐團在各實踐地點的合影。萬宸豪 供圖
啟帆載智:青衿赴野,秉志啟新程
2025年7月10日,陜西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閃“藥”青春實踐團從陜西科技大學出發前往渭南市大荔縣。
此前,陜西科技大學以“一院一市”戰略為抓手,于2024年與大荔縣共建秦創原陜西科技大學(大荔)技術轉移中心。閃“藥”青春實踐團隊就大荔縣當地特色農產品種植現況、深加工生產線流程及專利技術等多個方面實地走訪調研當地冬棗、黃花菜等產品的種植情況及目前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圖為團隊成員在冬棗大棚與農民交流種植經驗。萬宸豪 供圖
這不僅是一場地理空間的遷移,更是一次從“課堂理論”到“田間實踐”的跨越——閃“藥”青春實踐團的航船,以“科技助農”為航向,以“鄉村振興”為彼岸,載著使命與熱忱,正向著大荔縣廣袤鄉野破浪前行。
田疇問計:深耕沃土,解碼產業脈
在為期13天社會實踐調研中,閃“藥”青春實踐團共拜訪了近40余村莊,累計開展鄉鎮訪談10余次,就當地經濟作物的種植情況及目前農村發展現狀進行實地訪談調研,并就如何將團隊科研技術與農產品深加工技術和各鄉鎮特色產業相結合展開了探討,期間,團隊與4家產業基地簽署基地協議書,掛牌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基地4個,獲得訪談資料10余份,基于實地考察和調研,閃“藥”青春實踐團將以進一步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為目標,致力于多舉措并施,促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圖為團隊與多家企業與單位掛牌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基地。萬宸豪 供圖
在大荔縣多個村落中,團隊成員深入田間地頭,直接與村民面對面交流,線上線下共累計調查問卷500余份,深入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狀況、農業發展現況及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通過交流得到當地果農的真實需求,為當地政府和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助力當地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圖為實踐團與黃花菜種植戶探討種植經驗。萬宸豪 供圖
鏈上探微:叩訪企社,擘畫升級路
大荔縣獨特的“一線一園一區一谷”的鄉村振興戰略使當地誕生了許多冬棗合作社和產業園區,團隊走訪了大荔縣羌白鎮新禧冬棗專業合作社、范家鎮井莊村高質高效示范園、關中紅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小坡村大荔移民冬棗培訓基地、陜西大荔沙苑黃花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個地區,深入了解大荔縣冬棗、黃花菜等當地特色農產品的種植情況和產業的發展之路。在此期間,閃“藥”青春實踐團走訪10余家企業公司,獲得訪談資料20余份。
隨著調研的逐漸深入,團隊成功與大荔縣羌白鎮新禧冬棗專業合作社、小坡村大荔移民冬棗培訓基地、陜西大荔沙苑黃花有限責任公司等3家企業簽訂意向合作協議,
實驗攻堅:精研致微,淬煉破壁術
后期,閃“藥”青春實踐團回到實驗室后,聚焦大荔縣當地冬棗、黃花菜等特色農產品的產業鏈延伸問題,結合專業知識,將采集的新鮮冬棗、黃花菜帶回陜西科技大學實驗室,開展熱風干燥與凍干干燥對比實驗,探索適宜的加工技術,助力農產品增值與鄉村振興。
圖為團隊成員在實驗室進行干燥技術驗證。萬宸豪 供圖
從大荔縣的田間地頭到實驗室的精密儀器,每一顆冬棗的飽滿、每一朵黃花菜的鮮香,都承載著鄉村振興的溫度與科技賦能的力量。后續,團隊成員將持續開展科研,深入研究果蔬等熱、凍干干燥技術,以技術推動后期與企業合作,加快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
履踐致遠:青力獻智,筑夢現代化
從大荔縣的田壟間拾起的,不僅是沾著晨露的冬棗與黃花菜,更是青年一代對“農業強國”使命的深刻注解。此次社會實踐調研,是對“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生動詮釋,更是新時代青年以專業所長回應國家所需的鏗鏘作答。從校園實驗室到鄉村產業鏈,從技術攻堅到成果落地,青春的身影始終奔忙在農業現代化的前沿,機電青年以專業知識為筆,以青春熱血為墨,書寫科技助農的嶄新篇章,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讓青春在田野間綻放最耀眼的光芒。
從走訪合作社溯源"從枝頭到舌尖"的冷鏈物流體系,到在實驗室里調試熱泵干燥技術參數以提升黃花菜復水性——閃“藥”青春實踐團以腳步丈量鄉村振興的肌理,用專業破解產業升級的密碼。未來,實踐團成員將繼續帶著實驗室的嚴謹與田野間的熱忱,讓更多鄉村特色在創新中綻放光芒,讓振興的種子在每一次探索中扎根生長,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通訊員 閆慧 萬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