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7月17日,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藝術學院“青春筑夢踐初心”三下鄉實踐團在駐村干部的帶領下走進坭壩鄉中藥材種植基地與茶園,以“沉浸式體驗+產業調研”的模式,探尋當地中藥材與茶產業的發展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壹、中藥材基地初探訪
跟隨中藥材基地負責人的腳步踏入中藥材種植區,大家首先詳細了解了基地的整體情況。目前,該基地雖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但核心區域已成功培育淫羊藿、金果欖、黃精三種主力中藥材,輔以少量其他品種,種植面積達百余畝,未來計劃擴展至200余畝。
1、林地巧利用,就業惠鄉鄰
基地巧妙依托林地資源布局種植區:因不同中藥材對土壤、水分、光照的需求各異,部分品種既怕澇又忌旱,還不耐強光。且普遍種植周期長、前期投入大,基地便充分利用林地的自然生態條件,為藥材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實現了林地資源的高效盤活。同時,考慮到周邊鄉鎮企業少、就業機會有限的現狀,基地依托中藥材種植過程中大量的人工需求(如澆水、除草,部分品種還需搭建爬藤架等),優先雇傭附近村民參與日常運營。這一模式不僅為當地村民開辟了“家門口”的就業渠道,更讓林地資源利用與鄉村發展形成了良性互動的有機整體。
2、團隊成員田間學技悟勞作
隨后,實踐團成員走進田間地頭,與基地工人親切交流,循著她們的動作學習中藥材培育技巧,親身參與澆水、除草等日常管護工作,在實踐中體會勞作的辛勞與價值,深化對產業運營的理解。
貳、茶園深調研
1、追溯品種淵源,細品翠芽底色
當日下午,實踐團一行繼續深入坭壩鄉茶園基地。通過實地考察茶樹生長環境與種植技術,成員們了解到,現茶園種植的綠茶品種引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不僅滋味鮮醇、香氣清幽,其外形更是兼具扁平光滑、勻整嫩綠、油潤鮮活之美,沖泡后湯色嫩綠明亮,葉底鮮活飽滿,曾作為“湄潭翠芽”品牌的初始原料,品質備受認可。
2、解密制茶工藝,探討發展新途
在與茶園負責人的深度訪談中,實踐團圍繞坭壩綠茶的歷史淵源、文化價值及當前產業發展瓶頸展開深入探討。隨著負責人的講解,成員們不僅對綠茶制作工藝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從一顆綠芽到一罐茶葉,需歷經采摘、挑選、炒制、干燥、包裝等多道工序,深刻體會到手工炒茶的獨特價值:正是這一道道精細的手工環節,成為坭壩綠茶保持優良品質的關鍵所在。談及產業發展方向時,負責人著重提到了茶旅一體化的發展思路,為團隊帶來新的啟發。
此次產業調研之行,讓實踐團成員在親身體驗中深化了對中藥材種植與茶文化的理解,也為當地中藥材與茶產業的發展及文化傳承提供了新的思考視角。相信帶著這份實踐收獲,同學們將繼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主動作為,用青春力量助力產業發展。(團隊:“青春逐夢踐初心”三下鄉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