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如何破解鄉村兒童暑期“看護難”與“成長弱”的雙重困境,成為基層關愛服務的核心課題。2025年7月6日,一支由由西安培華學院4名同學組建的青禾志愿服務團從西安集結出發,奔赴咸陽市永壽縣耿家村、東張村開展為期15天的暑期社會實踐。這支涵蓋電子信息工程、播音主持、軟件工程、法學等多專業的跨學科隊伍,將在當地咸陽市藍色志愿服務中心支持下,為鄉村兒童打造“學業輔導+家庭關懷”雙軌并行的七彩課堂,形成可推廣的暑期兒童關愛實踐樣本。
青禾志愿服務團開營儀式
青禾志愿服務團與孩子們的破冰儀式
一、雙軌課程體系:從知識托底到人格塑形
1.基礎知識鞏固
針對鄉村學校暑期教育斷檔問題,團隊對80名1-6年級學生實施學業托舉計劃:每日2小時作業輔導,采用“錯題靶向訓練法”,解決疑難問題。開展新課預習課程,如將初一語文《濟南的冬天》轉化為“鄉土寫作工作坊”,引導兒童對比描寫永壽麥田冬景,在文本遷移中提升文化認同。五年級數學課引入“田畝計算實踐”,用腳步丈量農田推導面積公式。
五年級學生學習《白鷺》
三年級學生學習英語
語文早讀檢查背誦
2. 素養培育進階
為突破藝術教育資源匱乏瓶頸,團隊打造“一人一藝”素養計劃,開設舞蹈、朗誦、小品、主持四類藝術課程,確保每生至少掌握兩項技能。
五六年級朗誦《少年中國說》
五六年級小品《如此課堂》
匯報演出的四位小主持人
引入咸陽市藍色志愿服務中心專業力量,周末派駐書法、美術教師開展技能培訓。書法課從握筆姿勢到章法布局建立標準化教學流程,手把手細致輔導孩子們繪畫,筆尖流轉間,一幅幅稚嫩卻靈動的畫作漸顯雛形;畫院理事趙旭茹老師則以生動的講解帶孩子們走進硬筆書法的世界,從握筆姿勢到筆畫起落,耐心糾正著每一個細節,讓孩子們在橫豎撇捺中感受漢字的韻律之美。
書法老師教學生規范寫字
優秀作品展示
認真的樣子
快節奏時代,關注孩子心靈成長至關重要。咸陽市藍色志愿服務中心邀請心理輔導專家魯雅潔老師到支教點授課,她的課程如春風化雨,為孩子們搭建起快樂與自信的橋梁。
志愿者配合魯老師組織了互動游戲、角色扮演等多樣化活動,引導孩子們敞開心扉,認識自我、理解情緒、學會溝通。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孩子們踴躍參與,笑聲掌聲不斷。每一個心聲都被傾聽,孩子們在互動中感受被關注與鼓勵,收獲了快樂與自信。
心理講座
二. 三色花成長激勵體系
為破解暑期關愛項目效果持續性不足的痛點,為每個學員配備一本學生手冊,一個學生手冊上共擁有18朵小花,分為紅花黃花綠花三種等級,通過學生的努力,由志愿者老師為其打分,成績優秀者則可以獲得較多的小紅花,不合格的則是小黃花小綠花,以便后期的優秀學員考察和外出研學機會換取。
志愿者每日終審授花,但該學生手冊僅供參考和激勵,最后的優秀學生考察和外出研學機會,由學生的總體表現和支教老師的日常考察所得。
實施成效:初期學生的課程參與度和對老師的認可度并不高,但在體系運行一周后躍升至92%,課堂任務完成效率提升40%,主動展示學習成果人次增長3倍,98%學員在結營時達成研學兌換標準,建立持續成長意識。
創新價值:將短期激勵轉化為長效成長檔案,用可視化符號構建“學習-評價-激勵”閉環,為鄉村暑期教育提供可持續管理工具。
學生手冊
三、可量化成效與典型案例
服務覆蓋與能力提升: 學業參與率從基線32%提升至94%,暑期作業完成率100%;藝術技能掌握率100%,人均掌握2.3項才藝,22名零基礎兒童擔任匯演主力。
匯報演出的圓滿結束
“永壽實踐表明,暑期兒童關愛服務需打破“學業托管”單一模式,通過素養培育激活內驅力、專業協作保障優質性、社會資源拓展成長域,方能實現從“看護”到“賦能”的質變。當鄉村兒童在四寶公園的熊貓館前發出驚嘆,在匯演舞臺自信朗誦鄉土詩歌時,我們看見教育公平最生動的注腳——那托舉在他們腳下的,不僅是短暫的假期時光,更是通往遼闊人生的無數可能。
外出研學孩子們純真的笑顏
投稿人:閆奕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