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6日,山東理工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繪美逐夢·星火永續”實踐團隊赴淄博市沂源縣河南村和澆花泉村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通過紅色教育、墻繪、產品包裝設計和美育課堂等多種形式,為當地的文化建設、環境美化和教育支持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開展紅色教育,踐行青年擔當
活動期間,實踐團成員瞻仰烈士陵園,學習南麻戰役歷史,深刻感悟紅色精神,立志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播者與踐行者。此外,團隊還開展了多項服務:學院教師赴村慰問;設計問卷收集村民反饋;指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并普及防詐騙知識,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實踐能力。
二、開展墻體彩繪,美化鄉村環境
在墻繪方面,實踐團緊密結合村民需求,選定主題,精心設計包含鄉村振興、紅色革命等元素的墻繪方案。成員們戰高溫、斗酷暑,歷時十余天,累計完成墻繪16面,總面積約400平方米。作品生動展現沂源地方特色、鄉村新貌與革命精神,為村莊增添了亮麗風景線,有效提升了環境美感與文化氛圍。
三、開展包裝設計,助力產業升級
實踐活動內容豐富。除墻繪外,實踐團聚焦澆花泉村特色農產品佛手瓜,將服務延伸到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發揮設計專長,為其量身打造整套創意包裝方案。團隊成員深入研討,最終選用水彩效果為主視覺風格,以綠色為主色調,著力呈現產品的自然生態屬性與蓬勃生命力,旨在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服務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四、開展美育支教,浸潤鄉村童心
實踐團還開設了非遺剪紙、防詐騙知識普及、書簽與漆扇制作等豐富多彩的美育課堂。活動以直觀感性的藝術形式,引導鄉村兒童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有效豐富了其課余生活,激發了藝術興趣,助力鄉村美育教育發展。
此次實踐活動,14名成員以畫筆描繪鄉村新景,以設計賦能產業發展,以美育浸潤童心,以行動踐行初心,充分展現了青年學子服務國家戰略、投身鄉村振興的青春風采。其成果將為當地留下一張張亮麗的文化名片,持續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
(作者:劉佳嫻 喻瑩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