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盛夏的蟬鳴掠過晉江的街巷,華僑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潮涌晉江千帆共治’——晉江經驗中的數字賦能基層治理現代化路徑研究”實踐團踏上了為期12天的實地調研之旅。從7月4日到7月15日,團隊的足跡遍布晉江市的陳埭鎮、英林鎮和內坑鎮,在與基層干部的深入交流中,在智慧治理平臺的操作演示里,真切感受數字技術為基層治理注入的活力,見證了“晉江經驗”在新時代基層治理現代化進程中書寫的生動篇章。
“警網融合-多層架構”——陳埭鎮:實現產業基層齊治 7月4日,實踐團首站抵達這片充滿創新能量的土地,作為“福建第一鎮”,陳埭鎮的街巷間既涌動著民營經濟的蓬勃活力,也跳動著數字治理的強勁脈搏。陳埭鎮構建起“一級網格—二級網格—三級網格”的多層架構,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任指著智慧治理平臺上的架構圖介紹:“我們通過這樣的網格劃分,讓群眾訴求能在網格里快速流轉。”平臺上“一標三實”模塊實時更新人口房屋數據,“矛盾調處”模塊清晰可溯的糾紛解決流程,讓團隊成員看到“逢調必錄”機制如何實現群眾訴求的快速流轉與高效解決。同時,鎮里拓展“網格+工會驛站”“紅楓驛站”等陣地延伸的做法,讓黨建服務像毛細血管般滲透到治理末梢,真正實現“小網格”撬動“大治理”。
陳埭鎮網格員為實踐團成員答疑解惑
在洋埭村網絡調度中心,網格員的操作演示讓陳埭鎮的創新“警網融合”模式變得鮮活,其中對構建“六同步”治理體系作了著重介紹,而網格員在網格調度中心演示了晉江網格系統在洋埭村的使用情況。在與洋埭村第一書記蔡淅榮的訪談中,實踐團見識到“警網聯動”作為基層治理的“加速器”的作用。警格員與網格員協同聯動,通過微信群實時通報警情、聯合開展“梳網清格”專項行動,實現治安管理與矛盾調解效率雙提升,借助智慧平臺實現矛盾調處、隱患排查的精準化,為人口密集村落的治理提供了高效方案。
洋埭村網格負責人與實踐團成員深度交流
“數字協同-民生機制”——英林鎮:促進民生服務創新 7月8日的英林鎮,陽光透過政務服務中心的玻璃窗,照在智慧網格系統的電子屏上,映出一串串溫暖的民生數據。黨建辦主任姚金向指著屏幕上動態更新的網格劃分圖解釋:“當地通過優化網格劃分、整合資源力量,實現基層治理精細化、智能化。”網格辦工作人員林德樹的演示讓團隊成員眼前一亮。他在系統中輸入“英林鎮某阿婆”的名字,屏幕上立刻顯示出老人的家庭住址、健康狀況等信息:“這就是‘以圖管房、以房管人’的智慧,為精準服務打基礎。精準采集更新人口、房屋等信息,為治理提供數據作支撐。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鎮里推行的“102030”機制——每月10日設為“群眾接訪日”、20日是“特殊群體入戶日”,30日前必須辦結當月收集的訴求。配合智慧網格系統的“一標三實”數據記錄與矛盾調處功能,形成“機制+數字”的治理閉環。鎮內還通過企業贊助、部門共建等方式整合資源,讓數字平臺在服務企業、安監保障等領域發揮實效。
英林鎮黨建辦主任與實踐團成員深度交流對話
隨后,團隊走訪了西埔村和湖尾村。在西埔村,4個網格(含1個學校專屬網格)依托智慧平臺處理信息采集、訴求響應等工作,網格員高效履職,做到“人在網格走,事在網格辦”。而湖尾村的3個網格覆蓋全村,更像3個“民生服務站”,在信息上傳下達、解決居民需求、化解矛盾糾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村民提供便捷服務。
西浦村網格站“榮譽墻”實拍
“黨建引領-技術賦能”——內坑鎮:驅動基層治理升級 7月15日,實踐團走進內坑鎮。這里的智慧治理故事,始終貫穿著“黨建引領”的鮮明主線。內坑鎮積極探索智慧網格建設,形成了黨建引領“小網格”,智慧賦能“大網格”的特色路徑。工作人員介紹,借助晉江智慧網格平臺,網格員可實時上報市民訴求、更新流動人口信息,實現“數據跑腿、群眾省心”;通過云視頻會議平臺,鎮村能“面對面”遠程協商,讓民意訴求處理既有速度又有溫度,不僅協同了各部門資源,還增強了治理活力。
內坑鎮工作人員介紹晉江智慧網格平臺
在黎山村,“網格+物聯”的創新模式讓調研團隊嘖嘖稱贊,“3D航拍系統”為糾紛調解提供依據;“AI監控系統”更顯貼心——鏡頭能自動識別獨居老人超過24小時未出門的情況,立刻向網格員發出預警,守護空巢老人與公共安全;“積分小程序”激發村民自治活力。技術賦能讓鄉村治理既有精度更有溫度。
從陳埭鎮的“警網融合”到英林鎮的“機制+數字”協同,再到內坑鎮的“黨建引領+智慧網格”,三個鄉鎮的實踐各有特色,卻共同勾勒出“晉江經驗”的治理內核:以黨建為引領筑牢根基,以網格為單元打通末梢,以數字技術打破壁壘,讓基層治理從“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細化服務”。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將深入提煉三地經驗,探究各村特色治理模式,為基層治理現代化貢獻“晉江智慧”,讓這份探索成果成為可復制、可推廣的治理模式,為全國基層治理現代化貢獻來自青春的思考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