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的地位愈發顯著,而語音教學作為掌握英語的根基,在小學教育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為提優化鄉鎮小學的英語語音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語音能力的全面發展,從而賦能鄉村振興,2025年7月5日到11日廣西師范大學英語語音實踐隊扎根廣西桂林資源縣兩所鄉鎮小學,通過創新教學法,讓方言發音成為學習英語的跳板。
困境:師資薄弱與方法單一調研團隊首先觀摩教育戲劇在當地鄉鎮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情況并進行課后討論,整合考察結果。在資源縣兩所鄉鎮小學的調研中,團隊成員通過200份問卷和60場語音測試發現觸目驚心的現實:五年級學生國際音標認讀合格率僅38.2%,72.5%的學生對連讀、語調等語流技巧“幾乎不懂”。課堂觀察更顯示,83%的語音教學仍停留在機械跟讀階段。師資短板、方法固化、評價單一都制約了鄉鎮學生英語的學習。

圖為團隊成員與學校老師進行交流
破局:技術變身學習密碼面對方言干擾的傳統難題,團隊將自主開發的糾音手冊化為教學利器。將元音、輔音轉化為記憶錨點,幫助學生突破心理障礙。同時,利用多媒體手段全程記錄了學生們的成長軌跡,為項目評估提供了詳實的數據支持,為后續教學策略的調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為學生上課場景
創新:多方位激活語音課堂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這三個維度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的。團隊成員一致認為,提升鄉鎮英語語音教育質量需要多管齊下:開發與生活緊密相關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提升口語能力;融入游戲化教學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便捷的語音學習平臺。
此次調研不僅為研究隊伍帶來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更為當地鄉鎮英語語音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未來,廣西師范大學英語語音實踐隊將繼續探索創新教學方法,為鄉村英語口語教學提供可復制的青年智慧。

圖為團隊成員與當地學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