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三角的經濟版圖中,江陰圍繞“345”現代產業集群方向形成高度協同的產業生態,匯聚豐富人才資源,正憑借蓬勃的創新活力和強大的創業實力脫穎而出,成為一片創新創業的沃土。近日,江南大學商學院“志青春·與國同行”知行新澄力實踐團懷揣著對創新的熱忱來到江陰,開啟了探索創新創業之路的暑期實踐旅程。實踐團對話不同類型的創新型企業,把握時代發展命脈,了解企業人才引進方面的需求并進行產學研合作方面的交流。
在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一款新藥從發現到上市要闖過1000多道關”的行業現實震撼人心。121未來產業園以“超越人類極限壽命”的寓意,構建起“五位一體”特色產業鏈。

“知行新澄力”實踐團參觀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 陳心語 攝
實踐團接著走訪園區企業江蘇普萊醫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江蘇佰澳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企業的核心產品。企業實驗室科研人員向實踐團展示了藥物測量配比的實驗過程。在與企業的深入交流中,“產學研協同”是高頻詞:企業與高校共建實驗室,產業園提供中試平臺,政策解決資金難題,三者合力讓“實驗室成果”到“市場產品”的距離縮短了一半。如佰澳達目前與清華大學、江南大學等院校建立長期穩定科研合作關系。這種“快慢平衡”的創新節奏,讓同學們明白,真正的創業不是“追風口”,而是在“堅守核心”與“靈活應變”中找平衡。

“知行新澄力”實踐團參觀江蘇普萊醫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陳心語 攝

“知行新澄力”實踐團參觀江蘇佰澳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陳心語 攝
實踐團還來到高新區企業梭萊鍍膜工業有限公司,參觀鍍膜車間并與企業人事進行座談。成員們針對企業的用人需求、培養模式等進一步提問,在交流中深入了解用人單位對于高校人才的期待。江南大學校友分享職場實戰經驗:“優先選擇行業龍頭積累實戰經驗”“從實驗室到管理層的轉型要敢闖敢試”,這些來自職場一線的經驗之談,為在校生的職業規劃提供了珍貴參考。

“知行新澄力”實踐團與梭萊鍍膜工業有限公司交流座談 劉佳源 攝
“把卡脖子的難題變成領跑的優勢”,在江陰通用半導體有限公司的車間里,這句話有了生動注腳。企業2020年推出的國內首臺激光引切設備打破技術壟斷,2023年研發的130微米碳化硅精定玻璃遠超日本同類產品的400微米標準。這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科研團隊,用自主專利書寫著功率半導體領域的“江陰答卷”。

“知行新澄力”實踐團參觀江陰通用半導體有限公司 陳心語 攝
實踐團最后來到無錫宇鈦半導體有限公司,參觀走訪企業車間,了解了半導體工藝重要金屬鍍膜工藝。此外,實踐團成員還與公司總經理陳天奇和專業技術顧問陳老師展開座談。在交流過程中,陳老師對在校大學生提出建議,認為大學生應注重基礎學習,找到個人興趣和定位,實習應側重專業方向。企業更青睞具備較強學習能力、積極性高、能堅持不懈解決問題的人才。同時,公司期待未來與江南大學等高校開展更密切的交流和合作。

“知行新澄力”實踐團與無錫宇鈦半導體有限公司交流座談 劉佳源 供圖
三天時間,五家創新型企業,從生物醫藥到半導體芯片,每一家企業都在用創新書寫“中國智造”的未來。這場實踐,讓實踐團成員們看見了創新的力量,未來,他們將以江陰為鏡,做敢想敢為的商科追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