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七月的驕陽似火般炙烤大地,有這樣一群懷揣熱血與擔當的青年,毅然踏上了一場跨越千里的征程。重慶移通學院數字經濟商學院“梭梭青苗護民勤”美麗中國實踐團首次跨省出征,1位老師和16名朝氣蓬勃的青年學子,毅然踏上1400多公里的漫漫征途,奔赴甘肅省民勤縣治沙基地,開啟了為期八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他們將課堂所學融入廣袤沙海,以腳步丈量荒漠,以汗水澆灌綠意,80余次行動、8000多張影像,記錄下這場與風沙搏斗、為大地添綠的特殊青春遠征,在治沙一線奏響了一曲激昂澎湃的綠色贊歌!
赤旗展瀚海,青春鑄赤誠——一場與大國旗的莊嚴合影
當那面如烈焰般熾熱的巨幅國旗在民勤大漠鋪展,青年學子們以挺拔身姿與赤紅旗幟同框定格——烈日將青春面龐鍍成古銅,風沙在挺拔脊梁刻下印記,這一幀與大國旗的莊嚴合影,不僅定格了新時代青年血脈中奔涌的家國情懷,更將扎根沙海、建設“美麗中國”的誓言鐫刻進浩瀚蒼穹。他們以調研為矛,丈量沙海生態脈搏,在治沙基地的烈日下勾勒生態圖譜;以實踐為犁,俯身荒漠向治沙人躬身求教,讓梭梭苗在掌心學會扎根;以守護為諾,于星夜俯身撿拾散落垃圾,用行動詮釋“綠水青山”的重量;以基建為基,在沙丘間夯筑服務根基,任汗水浸透衣衫化作滋養大地的甘霖。從國旗下的誓言到沙海中的躬行,青年們以青春熱血在瀚海戈壁書寫著屬于這個時代的生態答卷。
創新賦動能,綠潮涌瀚海——一場與綠色發展的共鳴
架起鏡頭,實踐團以新媒體作筆,于戈壁灘上繪就綠色嶄新篇章。梭梭回填直播掀起云端治沙熱潮——實時有200余名觀眾在線圍觀,彈幕瘋狂刷屏“種樹技能get”“民勤種樹報名+1”,甘肅直播榜第38名的熱度,讓治沙技術成功破圈,成為全民行動的實用指南。助農直播間里,青年才俊們化身“帶貨詩人”,用“沙漠蜜瓜,甜過初戀”這般鮮活靈動、詩意滿滿的話術,將金黃誘人的蜜瓜送進千家萬戶的餐桌。他們積極探索“科技+電商”的助農新模式,僅憑基地一個擁有8萬粉絲的小號,在短短半小時內,便創下銷量900多單、銷售額2.1萬多元的佳績,累計觀看人數高達1.1萬多人,點贊量更是飆升至11萬,榮登全國生鮮榜第33名。環保課堂搬進直播間,“軟塑料回收指南”引發網友連麥獻策,而在線下“變廢為寶”手工坊中,青年巧手將枯葉、沙粒幻化為藝術裝置,讓循環理念在彈幕與掌聲中落地生根,直播累計吸引在線觀看人數達2000多人,點贊量突破5萬。從云端到沙海,創新的火花正為傳統治沙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動能,引領著綠色發展的新風尚。
薪火傳瀚海,赤心鑄綠魂——一場與治沙精神的跨越對話
成員們聆聽無私奉獻的故事,用鏡頭和筆記錄平凡而偉大的身影。采訪后勤阿姨與基地工作人員,他們日復一日默默堅守,為治沙事業筑起堅實后盾;探訪治沙人,他們與風沙殊死搏斗,每一個抗爭瞬間都譜就動人樂章。在這些平凡堅守中,青年們領悟到“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民勤精神要義。這是民勤人民在與風沙搏斗中錘煉出的鋼鐵意志,是他們在絕境逆境中奮勇前行的磅礴動力,激勵著一代代民勤人勇往直前。兩場篝火晚會,搭建起與各高校志愿者及抖音博主交流的橋梁。星空下,全體成員與曹雨老師共舞《美麗中國》,青春熱情盡情釋放。曹雨老師寄語大家用雙手讓沙漠變綠洲,讓“美麗中國”在大漠絢麗綻放,這如火炬般的肯定,點燃了青年傳承民勤精神的豪情。
絲路承薪火,青春悟史詩——一場與文明根脈的深度觸碰
夕陽如熔金般傾灑,實踐團的足跡深深鐫刻在這片承載著三道文明年輪的廣袤土地上。走進民勤防沙治沙紀念館,老治沙人皸裂的掌心輕托著泛黃照片,那麥草方格背后所蘊含的孤勇與堅韌,如重錘般敲擊在青年們的心間。民勤人的治沙精神,是對生存的頑強抗爭,是對生命的激昂禮贊,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瑞安堡甕城垛口外,蜜瓜田翠浪翻涌,生機勃勃;紅崖山水庫碧波如鏡,平靜中倒映著人與沙洲從激烈對抗到和諧和解的壯闊史詩,見證著這片土地在苦難中不屈的頑強與浴火重生的新生。當夜幕緩緩垂落武威,一場非遺的星火盛宴絢麗開啟。實踐團踏上精神尋根之旅,與非遺傳承人傾心對話:拜訪秦腔第六代傳人,感受古老藝術那鏗鏘有力的獨特韻律;奔赴武威區,同涼州編織、涼州秸稈畫非遺傳承人促膝長談。剪紙時銀剪翻飛,絲綢古道上的駝影躍然紙上;涼州攻鼓踏碎寂靜,羊皮鼓聲里漢唐血脈奔騰不息;復刻銅奔馬昂首,青銅弧線勾連起絲路的輝煌驕傲。從治沙人栽下的生存之根,到非遺人刻寫的文明密碼,青春化作貫通古今的橋梁,觸摸著生命的史詩。
青衿植綠梭,寸心護民勤——一場與民勤共守的青春之約
八天的民勤之行,是新時代青年投身生態保衛的生動實踐,也是一堂鮮活深刻的國情思政課。在民勤大地上,他們種下梭梭青苗,播撒生態希望,筑牢建設美麗中國的信念。調研、實操,線下揮汗、線上傳播,聚焦生態保護、傳承地域文化,多元實踐全方位展現了青年的擔當。如同堅韌的梭梭,向下扎根汲取養分,才能向上生長抵御風沙。梭梭青苗護民勤,我們守護的,不僅是當地的生態與文化,為百姓營造宜居家園,讓獨特文化延續傳承;更是自身成長的機遇,在奉獻中磨煉意志、增長才干,實現心智與精神的升華。守護民勤,就是守護一片生機與希望。我們護的是民勤充滿活力的未來,也是自己拔節生長、一路向前的無限可能。這片綠意未來,屬于民勤,更屬于每一個為之拼搏奮斗的我們。
撰稿:楊鑫源、任冰冰
攝圖:任冰冰
初審:任冰冰
復審:張靜、后玉良
供稿:數字經濟商學院“梭梭青苗護民勤”美麗中國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