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張紅紙
裁開千年文脈
一根紅繩,千絲萬縷
蘊含華夏文明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鄉村小學生暑期生活,激發其想象力與創造力,讓小朋友們感受傳統文化魅力,7月15日,成都東軟學院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智行筑夢”隊開展“薪火相傳非遺韻,匠心永駐華夏魂”主題實踐課程,用實際行動搭建起傳統文化與青少年間的橋梁。
指尖刀舞,紙綻繁花
在剪紙體驗課上,隊員代雨洋為小朋友們科普了什么是剪紙以及常見的團花類型,帶領小朋友們走進了非遺剪紙的世界。隨后,隊員周燁琳向小朋友們講解制作步驟以及注意事項。
課堂沒有局限于技法的機械講解,而是通過親手實踐的互動,讓小朋友們在親手創作中感受對稱美學的智慧。當小朋友們發現手中的紙張能變成完整圖案時,眼中迸發的驚喜,正是傳統文化喚醒好奇心的體現。這種從做中悟的過程,讓抽象的文化傳承變得可觸可感,讓小朋友們明白,那些貼在窗戶上的窗花,原來藏著祖輩的生活巧思。
巧手慧心,傳承千年
在中國結課程中,隊員通過兩段視頻為小朋友們介紹中國結,隨后逐一講解結飾含義。將“吉祥如意”,“同心永結”等美好寓意,與盤長結、如意結等結型圖片配對展示,在歡笑互動中,小朋友們輕松記住了中國結里藏的祝福。
隊員們時刻關注著每位小朋友的狀態,每當有人面露難色,便俯身耐心引導,幫助他們掌握中國結的制作要領。制作完成后,教室里洋溢著喜悅,小朋友們捧著親手編織的中國結,綻放出純真美好的笑容。
本次活動以“授課 + 體驗”形式,將古老非遺技藝轉化為鄉村孩子可觸可感的生動課堂。非遺源于生活,更應回歸生活、融入當下。本次實踐課程,既讓小朋友在動手實踐中筑牢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于剪刻編織中錘煉動手能力,也讓青年學子在與鄉村孩童的互動中深化社會責任感,為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董寧 譚李玥)
非遺文化
藏民間智慧于方寸
鄉村振興
展發展新貌于阡陌
一把剪刀裁出歲月故事
一雙巧手描繪振興圖景
前路漫漫
隊員們攜手并肩
共赴鄉土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