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精神,引領廣大青年服務鄉鎮建設發展,在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等各領域各方面工作中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落實百千萬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根據廣東省委“百千萬工程”戰略部署,7月5日,廣東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粿然是你” 實踐團前往汕頭市潮南區成田鎮開展主題為“粿韻新生,智旅興鄉”的社會實踐活動,以青年智慧賦能鄉村振興與非遺傳承。實踐團先后參觀上鹽村、東鹽村、大寮村等地,沉浸式體驗上鹽電影村膠卷文化路線、東鹽粿文化路線、大寮嵌瓷文化路線的獨特韻味,在一路行走中感受當地深厚的電影名人文化底蘊和非遺文化風采,品味潮汕粿品的獨特之處和工藝傳承之美,體悟潮南非遺大寮嵌瓷的獨特風采和制作工藝。
一、光影溯源:鄭正秋故里的華麗變身
實踐團首站抵達上鹽村鄭正秋故居,故居遵循“修舊如舊”原則修復鄭正秋幼年居住的“四點金”祖居,通過全息投影與油墨投影技術活化,成為沉浸式 “電影課堂”。團隊成員沿著膠片步道與電影長廊,梳理鄭正秋編導《難夫難妻》《孤兒救祖記》等數十部影片的傳奇人生,深刻理解其“以影載道”的文化擔當。實踐團深入挖掘上鹽村本土文化資源,多角度取景拍攝鄭正秋故居風貌,推出《影史初心:鄭正秋故里的光影回響》專題短片,將鄭正秋 “中國電影之父” 的文化 IP 與成田鎮 “電影文化村” 建設深度融合,探索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二、粿香傳情:讓非遺美食成為故鄉符號
東鹽村以“粿”文化為切入點,“東鹽水鄉、佰粿飄香”為主題,以產業發展為導向,通過融入動漫元素,設計吉祥物“喜桃”,塑造“我愛東鹽”IP,在粿品工坊的基礎上,村里陸續開設露天茶座、故然居?粿舍,為游客提供多樣化的體驗,逐步形成以飲食文化、休閑度假和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粿”文化旅游村。在蒸汽氤氳的工坊里,經驗豐富的師傅們手指翻飛,將承載著家鄉味道的粿皮包裹上精心調制的餡料,伴隨著粿印輕巧的敲擊,一個個寓意吉祥的紅桃粿便如花般綻放。實踐團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體驗非遺粿文化制作,在揉捏粿皮、壓模成型的親身體驗中,感受潮汕飲食文化魅力。從記錄粿品模具的潮汕圖騰紋樣,到體驗 “紅桃粿”的制作工藝,實踐團制作推出《粿韻匠心:潮汕記憶中的手作紅桃粿》專題短片,讓這道承載著故鄉情懷的美食,成為連接傳統與當下的文化紐帶,讓更多人透過蒸騰的熱氣,讀懂潮汕飲食里的煙火溫情與文化密碼。
二、瓷韻匠心:觸摸千年非遺的溫度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嵌瓷以“碎瓷為料、磚石為基”,匠人將專門燒制的瓷片敲碎、分類,再以水泥石灰黏合,在屋頂、墻體上拼貼出龍鳳、花鳥、人物等立體圖案。瓷片的堅硬耐腐賦予它 “百年不謝” 的生命力,而拼接的巧思又讓它兼具雕塑的靈動,堪稱 “剛柔并濟” 的民間瑰寶。在大寮嵌瓷工藝社,第四代傳承人許少鵬先生現場演示 “塑胚胎 - 剪瓷片 - 鑲嵌 - 上色” 的完整工序。成員們親身體驗時發現,看似簡單的剪瓷片需精確控制力度,鑲嵌時更要兼顧色彩過渡與造型張力。團隊通過高清鏡頭記錄下“雙龍戲珠”、“水滸108好漢” 等作品,制作《瓷語巧嵌:大寮巷陌里的碎瓷匠心》專題短片,讓觀眾看懂嵌瓷里藏著的潮汕人對 “殘缺即圓滿” 的哲學藝術表達,以及匠人 “磨破千百片,方得一幀活”的堅守。
四、數字賦能:探索鄉村振興的 “第四空間”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數字游民群體正成為鄉村振興中一股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實踐團在調研中發現,成田鎮具有發展數字游民社區的獨特優勢,作為 “中國電影之父” 鄭正秋故里,上鹽村以全息投影活化百年電影文化場景,形成沉浸式創作靈感庫;大寮嵌瓷、西岐英歌舞、非遺粿品等多元非遺資源,既提供文化體驗素材,又為創意轉化提供豐富空間,滿足數字游民對當地文化深度融入的需求;另外,成田鎮有著綠色宜人的工作生活環境,這種優美的自然環境本身就是一張亮麗的名片,為數字游民提供了舒適的共居、共創、共學空間。立足這一發展優勢,粿然是你實踐團以 “云上成田” VR 全景地圖為核心載體,用鏡頭定格鄉土肌理,以光影編織振興敘事,將這些帶著溫度的畫面轉化為可交互的數字場景,同步制作的專題短片,通過線上傳播觸達更廣泛受眾。這幅 VR 地圖不僅是數字游民 “云探村” 的直觀向導,更悄然埋下 “文化 + 數字 + 文旅” 融合的種子 —— 未來,當數字游民循著數字足跡走進成田,非遺工坊可變身為線下創作基地,古村落能成為靈感取景地,讓數字游民的 “流動生產力”,真正轉化為鄉村振興的持續動能。
五、觸摸鄉鎮脈動,共話古村新韻
沿途的田園風光與錯落有致的潮汕民居相映成趣,古樸的村落風貌與鮮活的文化傳承共同勾勒出成田獨有的人文風情,讓大家流連忘返、贊嘆不已。如何讓這份藏于鄉野的文化魅力被更多人看見?帶著對成田鎮宣傳推廣的深層思考,實踐團與成田鎮團委開展座談會。會上成田鎮團委書記唐岸晞向實踐團系統介紹了成田鎮獨特的文化基因:從屋脊上綻放千年的大寮嵌瓷,到承載故鄉記憶的非遺粿品,從 “中國電影之父” 鄭正秋的光影傳奇,到僑鄉美麗鄉村治理、文化交融的歷史印記,全面展現了成田鎮在文化傳承與文旅發展中的特色與潛力。
同時,成田鎮團委書記唐岸晞深入分享了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與未來展望,雙方聚焦文化傳播的熱點問題展開探討 —— 如何讓嵌瓷的匠心、粿品的溫情、電影的底蘊突破地域限制,讓更多人感受僑鄉文化的魅力?如何用青年視角激活傳統文化,讓古老技藝在數字時代煥發新活力?
基于此,實踐團與成田鎮團委及各方達成共識,確定以 “科技賦能、文化傳播”為核心,攜手打造 “云上成田” VR 全景地圖。通過沉浸式VR技術,全景呈現成田鎮的非遺工坊、歷史地標、文化場景,既為在外僑胞與游子搭建 “云游家鄉”的情感紐帶,也為傳統文化插上數字化翅膀,讓成田的文化故事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百千萬工程”旨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增強縣域綜合實力,從而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進程。在此次調研中,廣東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粿然是你” 實踐團攜手成田鎮團委,以創新之姿投身實地實踐,通過制作 “云上成田” VR 云景地圖與主題宣傳拍攝雙線推進的模式,聚焦創新視角深入挖掘成田鎮的人文底蘊,細致勾勒村民生活紋理,將游客關注的核心內容巧妙融入其中,使旅游變得如同按圖索驥般便捷,為成田鎮拍攝宣傳紀錄片,打造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宣傳矩陣,為成田鎮的鄉村振興注入了蓬勃的新活力。
未來,廣東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粿然是你” 實踐團將持續深耕成田鎮本土文化資源,不斷助力成田鎮創新 “文化 + 研學 + 旅游”模式,打造區域文化名片,讓更多人領略潮南之美,感受成田鎮的獨特魅力。那些被鏡頭收藏的晨昏、揮灑的汗水與綻放的笑臉,都將化作希望的種子,播撒在這片充滿潛力的土地上。相信在實踐團的不懈努力下,這些種子必將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成田鎮乃至潮南的鄉村振興事業撐起一片繁茂的新綠,讓文化傳承與鄉村發展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供稿人:宋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