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隊員與居民一起,方言與普通話交織的笑語中,一場別開生面的語言文化交融正在上演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海聲推普團”深入內蒙古聚馨花園社區,開展為期一周的普通話推廣實踐活動。這支由高校青年組成的團隊以“語言服務社區,普通話連民心”為宗旨,通過科學調研、文化互動與趣味挑戰相結合的形式,在社區內掀起一股學習普通話、擁抱新文化的熱潮。
深入調研:把準社區語言脈搏 活動伊始,隊員們手持調查問卷穿行于社區樓宇之間,通過逐戶走訪和集中座談,系統梳理當地方言特點與普通話普及現狀。調查發現,盡管青少年群體普遍具備普通話基礎,但部分中老年居民在醫療咨詢、公共服務等場景仍存在溝通障礙。
一位參與訪談的社區居民坦言:“去外地看病時,說清楚病情都費勁。”這一反饋印證了普通話在民生服務中的關鍵作用。問卷數據為后續精準設計推普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據。
雙音敘風俗:方言韻味碰撞普通話表達 推普活動中最富特色的環節當屬“家鄉風俗雙音講”。居民們被邀請用方言和普通話交替講述當地傳統節日、飲食習俗與民間故事。
一位年長者先用方言哼唱了一段節慶小調,隨即用普通話解釋其文化寓意,生動的演繹讓在場年輕人驚嘆不已。這種“方言存鄉愁,普通話傳文化”的互動形式,既保留本土文化基因,又賦予其更廣闊的傳播力。
趣味挑戰賽:繞口令配音激活語言潛能 為提升學習的趣味性,團隊在社區活動中心開設“語言游樂園”。繞口令闖關區,居民們饒有興致地練習平翹舌發音技巧;影視配音角傳來陣陣歡笑,男女老少對著屏幕模仿經典角色臺詞;朗誦挑戰臺前,居民們用普通話深情誦讀家鄉主題詩歌。
“沒想到學普通話這么好玩!”一位帶著孫子參與的奶奶在完成繞口令后興奮地說。這些精心設計的游戲不僅化解學習畏難情緒,更讓居民在實踐中體會普通話的表達魅力。
隨著最后一次朗誦挑戰的掌聲落下,聚馨花園社區普通話推廣周畫上圓滿句號。居民們展示出更加自信的普通話表達能力,社區活動中心墻上的“語言文化樹”貼滿了居民的雙語風俗故事卡。
普通話推廣不僅是語言的規范,更是打開文化認同的鑰匙。聚馨花園的故事證明:當方言的根脈與普通話的枝干共生共榮,社區文化之樹必將綻放更璀璨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