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保理念,將生態環保的種子深植童心,8月4日,山東管理學院“管小青”志愿服務隊赴聊城市茌平區博平鎮北京紅纓紫荊花幼兒園,開展“童心繪綠意·環保種心田”生態環保宣傳教育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志愿者依托做學專業特色和小學生認知特點,通過趣味調研、藝術創作、生活實踐等多元形式,將綠色環保的種子播撒進童心。
活動伊始,志愿服務隊成員設計了一份簡單易懂的生態環保調查問卷,涵蓋了幼兒對常見環保現象的認知、日常環保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內容,以問答和圖畫選擇的形式呈現,充分考慮了幼兒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你們說,我們這個問卷小孩子看得懂不?咱得把字調的大一點,盡量簡單地設計問題。”在問卷設計的過程中,團隊的志愿者們秉持著“將環保理念真正地講進小朋友的心里”這樣的原則和初衷,探討著怎樣把問卷簡單化、怎樣讓活動更有意思的問題。
調查過程中,志愿者們分組與孩子們親切交流,耐心引導他們填寫問卷。孩子們積極參與,用稚嫩的聲音表達著自己對環保的理解:“環保就是不亂丟垃圾”,“我媽媽去超市買東西從來不用塑料袋”“還有植樹造林”......簡簡單單的問答中,是孩子們對于環保最珍貴的理解。
黑板畫創作:繪就環保美麗愿景
志愿者們利用幼兒園的教室黑板,開展了“保護大自然”主題黑板報創作活動。創作過程中,志愿者們還邀請孩子們一起參與,手把手地教他們繪畫技巧,引導他們用畫筆表達自己心中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環保的期待。小手筆下有大環保,孩子們熱情高漲,紛紛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充滿童趣的筆觸。“這里畫一棵樹”“還有花朵,向日葵和云也要畫上去”......最終,一幅色彩斑斕、富有創意的黑板報呈現在大家眼前。畫面中生機盎然的森林圖景,有效傳遞了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在幼兒心中植入了愛護自然的初步意識。
環保宣講:童聲傳遞綠色未來
為深化生態政策認知,志愿隊創新開展“小小環保宣講員”培育計劃。團隊成員以《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十條》為核心,編寫淺顯易懂的環保童謠,并制作卡通政策圖解手冊。活動中,志愿者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解,引導幼兒糾正亂扔垃圾行為,設計“節水三字訣”:細水流,不戲水,杯接水,沖廁少,漏水報,媽媽笑,齊夸好......實現“政策進園,理念入戶”的聯動效應。
志愿者們告訴小朋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從來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口號,更是一項需要全人類共同完成的行動,我們應該一起做好環保,讓水更綠,山更青,天更藍。孩子們紛紛表示,今后將從自身做起,做好環保小衛士,讓地球母親越來越健康。
手帕推廣:倡導綠色生活新風尚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志愿者們開展了“小手帕,大環保”主題教育活動。他們向孩子們介紹了紙巾生產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如樹木砍伐、水資源浪費等,同時展示了手帕的優點。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接受和使用手帕,志愿者們還教給孩子們一些手帕的折疊方法和使用技巧,如將手帕折成漂亮的小動物形狀,既實用又有趣。孩子們對手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表示愿意用手帕代替紙巾。
互動游戲:寓教于樂深化環保理念
志愿者們開展節水科普實驗課,通過簡易過濾裝置現場演示污水變凈水過程。當污水逐漸變得清澈透明,孩子們發出陣陣驚嘆,“老師,我在野外生存那個節目里見過這個”“這個凈水可以喝嗎?”......這場直觀的“魔法實驗”生動闡釋了水資源珍貴性,同步講解的“節水三字訣”更在童心中播撒綠色種子。活動通過“小手拉大手”,實現環保理念從校園向家庭的傳遞。此次“三下鄉”活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志愿服務,更是一場意義深遠的環保行動。未來,山東管理學院管小青志愿服務隊將繼續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深入鄉村基層,開展更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環保教育活動,為鄉村幼兒的成長和鄉村生態環境的改善貢獻更多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