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人文傳媒學院“雅韻染九州,文脈灌云川”暑假社會實踐團隊赴江蘇省泰州世澤雕藝園開展“木韻凝香處,一館藏千年”暑假社會實踐活動。
走進泰州世澤雕藝園的那一刻,空氣里仿佛都漂浮著樟木與時光交織的香氣。青瓦白墻的院落里,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地面投下細碎的光影,與架子上層層疊疊的木雕作品相映,像一場跨越百年的對話。這場社會實踐,本是帶著對傳統工藝的好奇而來,卻在指尖觸碰木痕、耳畔聽聞刀聲的過程中,讓我對“傳承”二字有了比課本更厚重的理解。
(圖為實踐隊所拍攝的世澤雕藝館。來源 通訊員陳心怡)
世澤雕藝館內,陳列著琳瑯滿目的木雕藝術品。從大型的木雕擺件到小巧的木雕飾品,無一不展現著木雕藝術的魅力。我看到了木雕工藝的精湛,一塊普通的木頭在匠人的手中,經過巧妙的構思和精心的雕琢,便擁有了獨特的靈魂。這讓我懂得,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一雙勤勞的手,就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屏風壁畫廳里,各式木雕屏風靜靜佇立,它們或繪花鳥,或刻人物,線條流暢,栩栩如生。那些精美的木雕作品,是手藝人用刻刀在木頭上的精心雕琢,每一道紋理都蘊含著獨特的匠心。看著這些作品,我不禁想象著匠人們在創作時的專注神情,一刀一鑿間,傾注了他們對藝術的熱愛與執著。這讓我明白,真正的藝術創作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菩提館中,一尊尊佛像木雕莊嚴肅穆。這些佛像雕刻細膩,神態安詳,給人一種心靈的震撼。在欣賞這些作品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宗教文化與木雕藝術的完美融合。木雕藝人通過自己的手藝,將宗教的內涵和精神傳達給每一個觀者,讓人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得到心靈的凈化和慰藉。這讓我認識到,藝術不僅僅是一種美的表現形式,還可以承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
?
(圖為實踐隊所拍攝的菩提館。來源 通訊員陳心怡)
動物世界展區,各種動物木雕惟妙惟肖。從兇猛的獅子到可愛的兔子,從翱翔的雄鷹到游動的魚兒,每一個動物形象都刻畫得十分逼真。這些木雕作品不僅展現了動物的形態美,還通過對動物神態的捕捉,傳達出它們的性格特點。這讓我感受到了木雕藝人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也讓我明白,藝術創作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創作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海洋生物館里,色彩斑斕的海洋生物木雕讓人仿佛置身于神秘的海底世界。海豚、海馬、珊瑚等海洋生物在木雕藝人的手中變得鮮活起來。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能讓人們更加了解海洋生物,增強人們對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這讓我意識到,藝術可以成為一種傳播知識和理念的媒介,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在參觀過程中,我還注意到了一些精美的木雕小擺件,比如那個刻有“福”字的木雕圓盤。它造型別致,寓意美好,展現了木雕藝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這讓我明白,藝術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通過這次在泰州世澤雕藝園的社會實踐,我對木雕藝術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深刻的感悟。木雕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它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和文化的傳承。每一件木雕作品都是手藝人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它們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在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傳統的木雕藝術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和保護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木雕藝術。同時,木雕藝人也應該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將現代元素融入到木雕創作中,讓木雕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這次社會實踐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讓我欣賞到了精美的木雕藝術,還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更加關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訊員 付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