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邵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學院“農機夢鄉行”2025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來到了婁底雙峰縣,帶著對當地常用農機的功能特性、市場供需及實際應用等問題,有針對性的來到市場開展調研。在當地頗具規模的農機機電大市場,各類農機設備琳瑯滿目,從微型耕作工具到大型收割機械,勾勒出一幅農業機械化加速推進的生動圖景。
走進市場,不同規格的農機按功能分區陳列,滿足著從散戶到合作社的多元需求。微耕機攤位前,兩種機型形成鮮明對比:汽油型售價約1500元,享受約600元的國家補貼,輕便靈活但壽命較短;柴油型價格2000至2500元左右,補貼約800元,耐用性更強卻因耗油量高讓部分農戶猶豫。經銷商李師傅介紹:“兩種機型都保修一年,還送備用零件,散戶多選汽油款,種糧大戶更傾向柴油款。”
圖為柴油型微耕機
傳統農具與現代設備在機電市場交融,當地所售賣的農用風車可以在手動與自動中自由切換,是小型農戶給谷物除雜的首選;剝谷機則按產能分級,1000至2000元左右的預算可選擇小型與中型兩種機型,其中小型機日均處理4000至10000斤,中型機日均處理10000至30000斤,兩種機型可滿足從家庭加工到合作社生產的不同需求。
左圖為手搖電動兩用風車 右圖為剝谷機
大型農機更顯科技賦能的力量。10萬至15萬元左右的收割機,根據配置不同壽命可達8至15年,日均收割40至60畝,大功率機型巔峰時一天能收200畝左右。當地前來咨詢收割機的農戶們談到秋季收割時表示:“之前秋收時需要雇好幾個人收,現在一臺機器大半天就搞定了。”;2至3萬元左右的插秧機則需兩人配合,日作業30余畝,每到春季便迎來銷售高峰,成為春耕生產的“主力軍”。
圖為收割機
玉米脫粒機和旋耕機則展現出“小而精”的特點。小型脫粒機價格親民,單機100至200元左右的脫粒機,配電機后一套約300至400元;旋耕機依據機型配置與功率差異,售價區間通常在5000至60000元左右。這類設備可集成旋耕、開溝、施肥、播種等多項功能,實現了農田管理“一條龍”。
左圖為玉米脫粒機 右圖為旋耕機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們發現了當地對于農機銷售的一些問題。一是操作培訓的缺失。大多數老農戶表示說明書上全是專業詞,看得一頭霧水。只能摸索著用,擔心操作不當傷了機器。部分經銷商們也證實,多數農戶購機后缺乏系統指導,僅憑經驗操作,不僅影響效率,還可能縮短設備壽命。二是近年部分機型的補貼比例有所調整,對農戶尤其是中小農戶的購機負擔有一定影響。經銷商透露,補貼變化后,大型農機的銷售周期明顯拉長,部分農戶選擇延長舊機使用年限,間接影響了作業效率。三是隨著農業規模化發展,農戶對農機的需求已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對多功能性、操作便捷性的要求日益提高。
農機市場的見聞,正是當地農業機械化進程的縮影——設備在迭代,需求在升級,唯有讓農機與服務同步跟進,才能更好釋放農業生產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接下來,我們計劃繼續深入周邊鄉鎮村落,走進更多農戶家中、田間地頭,更細致地記錄不同規模種植戶在農機使用、服務需求上的差異;同時也會整理此次調研收集的一手數據與案例,嘗試結合專業知識梳理農機服務優化的建議,希望能以實踐成果為橋梁,讓農戶的聲音被更多人聽見,為推動農業機械化更好適配鄉村實際需求貢獻一份青春力量。
(相關數據與結果均為調研所得,僅供參考)
供稿:邵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農機夢鄉行”宣傳組
日期:2025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