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地生香,溯流光千年不散。為深入探尋福州冷凝合香這一古老非遺技藝的奧秘,8月初,福建中醫藥大學“千年閩香,一脈芳華”特色香文化調研團來到冷凝合香非遺傳承人陳衛平老師的工作室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團隊成員與陳衛平老師合照
福州市臺江區,一場別開生面的冷凝合香品鑒會在侯德榜故居內詩意展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冷凝合香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衛平老師與團隊成員們一同為榕城香文化愛好者們呈現了一場融匯古今的嗅覺盛宴。品鑒會現場,陳衛平老師以“香傳千古韻,志承瑞龍腦”為主題,通過講座、實物展示、香道體驗等環節為香文化愛好者們介紹冷凝合香這一傳統用香。
團隊成員與陳衛平老師及活動參與者的合照
在聽到陳衛平老師舉例的故宮博物院的清宮造辦西湖香牌和《紅樓夢》中所寫的“紅麝香珠”和“冷香丸”,現場觀眾恍然大悟,原來冷凝合香早就出現在他們視野。這場講座不僅為現場觀眾揭開了冷凝合香的神秘面紗,更通過大家熟悉的文學名著和文物珍品,讓這項古老的技藝變得親切可感。
陳衛平老師和團隊成員們為現場觀眾講解
在教隊員們制作冷凝合香的過程中,陳老師拿起一塊香泥在手中揉搓幾下,一塊圓潤有光澤的香泥便出現在掌心。而香泥在隊員們手里表現得十分“任性”,揉搓出來的香泥不僅沒有什么光澤,厚薄還不一樣。這場看似簡單的揉香教學,恰如傳統文化的微縮景觀——表面風輕云淡的優雅背后,是無數個日夜的堅守與打磨。
隊員們在陳衛平老師的指導下制作冷凝合香
陳衛平老師拿出了香牌、香珠等一系列冷凝合香手作制品向大家展示,不僅讓隊員們直觀感受到冷凝合香的工藝之美,也展現了傳統非遺在當代的無限可能。
陳衛平老師向大家展示冷凝合香
一脈馨香,凝結著華夏文明干年的詩意與哲思。特色香文化調研團通過此次活動,體悟到閩地香文化所蘊含的獨特價值。福中醫學子們將以香為媒,用心靈感知八閩大地的文化根脈,讓流傳千載的香道智慧在當代綻放異彩。當古法制香邂逅現代審美,當非遺傳承注入青年創意,福建香文化正在譜寫著守正創新的時代華章。
通訊員:羅申 林嘉怡 張麗滟
指導老師:陳觀木生 馮宇翔 劉少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