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新時代黨引導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奮斗目標的生動實踐。通過志愿服務,我們能夠直接參與到社會問題的解決中,用實際行動傳遞正能量,激發社會活力。同時,志愿服務也為志愿者提供了鍛煉自我、提升能力的平臺,使他們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實現對自我的肯定與價值的飛躍。
7月24日上午八點,在東坑村黨群服務中心的幸福食堂內,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赴常山“溯源究古道,振興力千‘菌’”暑期社會實踐服務團隊聯合常山陽光志愿者協會開展夕陽行志愿活動,為東坑村老人送去點滴關愛與健康照顧,助力當地鄉村振興事業蓬勃發展。

在東坑村黨群服務的幸福食堂內,各個志愿者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開展志愿服務工作,每一位來到這里的老人都受到了大家的熱情對待: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位醫生志愿者,她們身穿白大褂,使用各種專用設備為老年人們檢查身體狀況,告知老人們的身體情況及各方面的注意事項。


目光向右移動,幾張凳子擺在一旁,桌子上放著幾把理發專用剪刀。老人正笑逐顏開地坐在凳子上,身后站著志愿者,他們身穿藍色志愿服,手拿剪刀為老人修理銀發。

再往里走,你會看見大學生志愿者為老人發放肥皂和用于文化宣傳的常山地名故事書籍。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服務團隊成員則在旁為其分發自己設計的扇子進行反詐宣傳。同時,實踐服務團也深入老人群體中去,有上門的、有留在幸福食堂的,為大家拍照片、清掃垃圾、記錄、講解等等,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務保障工作。




“咔嚓”一聲,原來是志愿者楊忠群老師傅在記錄溫馨服務的美好瞬間。即使已經退休,楊老的拍攝手法仍很是嫻熟、專業,被他拍攝到的志愿者們笑容更盛了、心情更愉悅了、手也更勤快了。
不知不覺,身后飄來陣陣飯香,跟隨著鏡頭后轉,幾道身影在后廚穿梭、忙碌。大廚們不顧廚房的悶熱油膩,忙活著將飯菜炒的噴香,引來志愿者們夸贊紛紛,盛了滿滿一大碗飯。

在為老人服務的同時,實踐團隊成員還積極對參與本次活動的志愿者隊伍組織了采訪工作。面對鏡頭,志愿服務者紛紛露出了微笑,為實踐服務團介紹著自己參與志愿活動所經歷的點滴故事以及熱烈的服務心態。雖然來自社會的不同崗位,但他們都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依托村內基層服務陣地,積極參與愛心助老孝老活動,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實踐團成員們也意識到,要實現精準幫扶、全面幫扶,離不開活動組織者的清晰規劃和志愿者數十年如一日的無私奉獻。切實提升志愿服務績效,推動惠民服務工作走深走實仍需青年力量的注入,大學生更需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推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此次夕陽行志愿活動深刻體現了社會的人文關懷與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為老年人提供了實質性的幫助與陪伴,不僅讓他們更加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還有效緩解了他們的孤獨感與寂寞感。
同時,該志愿活動對于大學生實踐服務團隊本身也是一次特別的經歷。促進鄉村振興,優質的志愿服務功不可沒。只有將志愿服務等活動融入鄉村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去,提升老人的幸福感、歸屬感,才能讓更多老人享受到社會福祉,提升思想意識,更強有力地推動鄉村振興邁向更高的發展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