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龍巖電(通訊員:吳尚科)集美大學師范學院“木棉計劃——尋紅色閩西”實踐隊在龍巖市廟前鎮中心小學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興趣課活動。課程分為三部分,旨在通過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力,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培養創造力、擴展視野。為學生們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其中自由探索知識,并在實踐中提升綜合能力。
在科學小實驗的課堂上,實踐隊員黃進賢以生活中的經驗引入,引導學生發現水中筷子折射的現象,經過演示,學生們經歷了一系列精彩的實驗。水中的筷子竟然“折斷”激起了學生們的好奇心;是神奇的水會“倒流”嗎?;小蘇打與醋的反應使學生們吹起了氣球;硬幣碰撞實驗則讓他們親眼目睹了動能守恒的規律。

圖為實踐隊員協助孩子們完成實驗。 實踐隊隊員 郭秋蕓 攝
每一個實驗都由黃進賢先進行演示,學生們再親自動手探究,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在歡聲笑語中,學生們分享了自己的觀察結果,同時發現了光的折射、虹吸現象、小蘇打與醋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等實驗現象及了解了實驗原理。實驗結束后,黃進賢總結實驗的現象與原理,鞏固學生們課堂所得的知識。

圖為學生們在進行硬幣碰撞實驗。 實踐隊隊員 劉佳悅 攝
攝影課程也吸引了很多對攝影感興趣的學生。實踐隊員劉佳悅從相機的構造、拍攝構圖的技巧,以及后期制作的方法三方面進行講解。劉佳悅借助相機實操演示幫助學生們了解相機的構造,通過展示廈門市集美大學的部分照片以促進學生們理解九大構圖原理,并能夠說出一張照片里使用了哪些構圖技巧。學生們學會了如何運用光線,從不同角度來創作獨特的照片,同時也了解了圖片后期處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這些技能將使他們在未來的攝影創作中更加出色。

圖為實際隊員劉佳悅講解攝影要素。 實踐隊隊員 郭秋蕓 攝
“筷紙”燈謎課程則為學生們提供了一次動手制作的機會。實踐隊員郭秋蕓通過播放視頻和圖片,向學生們介紹了一些燈籠是如何制成的。同時在介紹材料的選取和準備工作后,學生們對手中的材料躍躍欲試。緊接著便開始制作自己心中的燈。材料雖簡單,過程與結果卻不平凡,卡紙、洗臉巾、筷子和小燈在孩子們充滿創造力的想法里漫天遨游,通過孩子們的巧手,最后具象到現實,化成了他們心中的燈。在分享作品環節,學生們分享的不僅是作品,更是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那一份童真。

圖為學生分享作品。 實踐隊隊員 劉佳悅 攝
這場興趣課活動的豐富多樣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提高了對知識的學習和汲取的積極性?;顒又校瑢W生們積極參與,互動頻繁,在探索與創造交織的過程中收獲了快樂和成長。也拓寬了學生們的知識面,還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廟前中心小學一直重視興趣課的開展,實踐隊此次開展的課程契合廟前中心小學的教學理念,同時也希望學生們能夠在學習中享受樂趣,激發自己的潛能。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們的求知欲,更培養了他們的綜合能力,相信在未來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通過這場充實而精彩的興趣課活動,學生們對科學、攝影和手工制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收獲了快樂和成長。這也是廟前中心小學一直致力于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教育資源和實踐機會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