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秦工薪火”實踐團在寶雞鐵路博物館,通過講解、互動與音樂,將一場工業記憶探訪轉化為青春的使命宣言。
當《咱們工人有力量》的旋律在展廳響起,成員們自發齊聲高唱,歌聲里有對前輩的敬意,也有新時代青年的自信與擔當。那句“蓋成了高樓大廈,修起了鐵路煤礦”,在親眼看到寶成鐵路建設時期的工具、照片與烈士名錄后,格外震撼人心。大家清楚地意識到,正是這種堅韌與奉獻,讓陜西從工業基礎薄弱的地區,成長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裝備制造業重鎮。
在隨后的交流分享中,隊員們紛紛結合所學專業,談到鐵路建設背后龐大的電氣系統與裝備制造產業鏈。從信號控制到供電保障,從機車維護到新材料研發,每一環節都離不開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的智慧與汗水。這樣的探訪,不僅拓展了大家的專業視野,也讓他們深刻理解到——工業強省的未來,需要一代又一代技術人才接續奮斗。
在簽名儀式上,隊員們鄭重地在“傳承工業薪火,建設制造強省”的橫幅上留下名字。這不僅是一次活動的收尾,更是一份書寫在青春里的承諾:要用所學知識與實干精神,續寫陜西工業發展的新篇章。
走出博物館時,映入眼簾的是向遠方延伸的鋼軌。對實踐團成員而言,這不僅是交通的延伸,更象征著陜西工業的未來方向——廣闊而充滿挑戰。作為電氣工程學子,他們深知,所謂“薪火”,便是接過前輩的工具,在新時代的工業賽道上奮力奔跑,用精益求精的態度和敢為人先的勇氣,為中國制造貢獻屬于青年一代的智慧與力量。
這份承諾,不僅鐫刻在橫幅上,更沉淀在每一位成員的心中,化作日后學習、科研與實踐的不竭動力。正如那向遠方延伸的鋼軌,青年人的奮斗也將不斷延伸,與陜西工業的發展同頻共振,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書寫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