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暑假,遇見不平凡的你們
2023年的暑假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平凡的暑假,它讓我經歷很多以前未曾經歷的東西。
盛夏七月,我之所以選擇帶隊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因為小時候播下的一粒種子。作為山區的留守兒童,我和姐姐從小就盼望著能夠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如今,我們長大成人了,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杖走天涯。但是家鄉的孩子們卻依舊像小時候的我們,只能盼望著、盼望著、盼望著,只能在腦海中幻想著外面世界的樣子。因此,在這個數字時代,我希望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讓家鄉的孩子們能夠在不花費一分一毫的情況下,就可以對外界有個初步的了解。與此同時,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喜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陪伴他們度過一個快樂而溫馨的暑假也是我此行最大的一個愿望。
圖為:實踐隊隊員胡素香正在為梅林一小的孩子們講解“數字思政課” 王培榕(攝)
盡管這次三下鄉活動的時間很短,算上來回的花在路上的時間,也只有短短6天時間,但我們團隊的每個人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作為隊長,于我而言,三下鄉是一個窗口和一個開始。一個窗口是:它讓我走出了我的個人狹隘空間,走向外部的世界;一個開始是:它讓我開始新的生活,新的思考,新的未來。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我們提供了廣泛接觸基層、了解基層的機會。
圖為:實踐隊與官亭村村委的學習交流座談會 王培榕(攝)
我們的實踐隊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采用支教+調研的形式,走進偏遠的粵北山區,深入鄉村一線的中小學,完成了6天的暑期實踐。在支教方面實踐隊充分發揮成員跨學科跨專業優勢,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革命老區紅色故事,設置了內容豐富且獨具特色的系列數字課程(如數字法治徑心課、數字技術科普課、數字教育課、數字思政課等),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將優質教育資源持續帶到當地老師與孩子身邊。同時實踐隊走進每家每戶,調研鄉村數字教育現狀,聚焦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痛點問題,將論文寫在大地上。在這期間我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理解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才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徑心中學主持系列數字課程 王培榕(攝)
在三下鄉所有的活動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和廣州應用科技學院的鄉遇驕陽隊,相聚于梅林一小,為一小帶去一場奇妙的數字思政課。整個聯誼義教的過程中,鄉遇驕陽隊的親和力是最最讓我們震驚的。無論是老師,還是我們的隊員們,都深刻的感受到和孩子們待在一起的幸福與快樂。當我們要離開的時候,孩子們拿著本子和筆走到我們身邊,說:“老師,可不可以幫我簽個名?老師,能不能在我的紙上留下你們的名字”我們感動極了。這只是短暫的一次邂逅,卻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總得來講,通過這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得到了諸如以下的豐富收獲:
一、贏得了友誼
本次暑期三下鄉活動的隊員來自我們廣東工業大學法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的各個年級各個班級,隊員之間相識相處相知相信,相互之間在短暫的6天時間里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我們每天一起吃早餐,午餐,晚餐,我們一起去調研,一起去訪談,一起去支教,我們是永遠的朋友!還有認識了廣州應用科技學院的支教隊伍,是緣分讓我們相聚在一起。
圖為:實踐隊與官亭村委、駐村工作隊老師們的合影 蔡舒帆(攝)
二、加強了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發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團結合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能,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這種氛圍蔓延到了整個三下鄉活動中,使得我們更加順利的完成了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這次“三下鄉”活動中,我們每位隊員都能相互的關心著對方,我們每一個人心里想的是“我們是一個團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倒下來”。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有人鼓勵我去戰勝它,總有人會私聊我,發來一大段感人心扉的話語,是隊友們的堅持和關懷促使我堅持把這件事情做好,做到位。這次“三下鄉”活動,是我第一次帶隊,也是最有意義的一次,它鍛煉了我,成熟了我,讓我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比較客觀的評價。
圖為:實踐隊第一次預演活動流程 李佳桐(攝)
三、鍛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暑期三下鄉活動,從主題的確定、活動策劃、方案的制作到具體的實施,基本都是由隊員們一起解決的,我們也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在前期的準備階段,需要周全地考慮問題,遇到困難要自己尋找解決的方法,還要積極尋找老師和家人的幫助,在下鄉期間,我們更要解決臨時發現的實際問題,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通過本次活動,我們全體隊員的實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我們以后的學習、工作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在三下鄉中,我們遇到了實際情況與方案有所出入的情況,也遇到了事前沒有料想到的問題,我們學會了靈活應對,從實際出發考慮問題,充分考慮各種意見,并在適當時候尋求幫助。就像第一天,我們買了膠帶,但是依舊粘不穩隊旗(墻面問題),我們想過用繩子、釘子或者其他的工具去固定隊旗,但是都失敗了。最后是林老師親自到二樓的裝修教室,找了鉗子和大釘才順利的將隊旗掛起來。
圖為:實踐隊隊員和指導老師正在解決隊旗懸掛問題 蔡舒帆(攝)
四、增強了回報社會的意識
雖然本次下鄉只有短短6天,但卻深深地激發了隊員們的愛國之情,讓隊員們更加堅定了好好學習,強化自己,為社會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的信念。同時也使得隊員們體會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堅定了同學們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的決心和志向。 鄉村大有作為,也大有可為。
圖為:實踐隊正在進行數字助農-茶葉直播 王培榕(攝)
五、時刻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要讓事情改變,先改變自己。要讓事情變得更好,先讓自己變得要好。凡事都要有恒心、細心,毅力也是不可缺少的,那樣才會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是我在這次三下鄉活動中感悟得到的。人生路漫漫,總會有風風雨雨,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是逃避它,不是埋怨它,而是勇敢的面對它,直至戰勝它,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愛笑的女孩,運氣不會差。
至此,廣東工業大學法學院數字徑心隊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正式結束。在這個不平凡的暑假,遇到不平凡的你們,感謝相識相處相知相信,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