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青年發展規劃號召,全面落實新時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求,進一步強化青少年心理韌性、提升安全自護能力,并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7月20日至7月27日,長安大學赴河南鄭州“三行尋暖意·青春心向陽”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入鄭州養老機構、文博場館、紅色地標、文創園區等地。以志愿服務、實地訪談、史料研習、微團課錄制等多元方式,集中開展志愿行、調研行、解壓行三大行動。
志愿之行,青春化雨潤關懷
以青春溫情,叩響養老心理關懷之門,實踐團隊來到惠濟頤和養老院開展志愿服務。在養老院負責人的協助下,隊員們與老人進行互動小游戲,在鍛煉老人思維能力的同時拉近了彼此距離。離別之際,隊員們為老人留下親手制作的艾草錘,愿其清香長久陪伴老人。隊員們以傾聽共情為錨,用正向鼓勵作帆,傳遞溫暖力量,同時深刻領悟到心理健康服務在養老領域的重要性。
實踐隊員與老人玩益智拼圖
實踐隊與養老院工作人員交流
以青春敬意,傳承紅色英烈精神之火。實踐隊員們懷著崇敬之心步入二七紀念堂,這里曾是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的舊址。在厚重的歷史底蘊中,隊員們感悟著“二七精神”里團結、斗爭與奉獻的深刻內涵。駐足中原英烈紀念館,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跡令隊員們油然而生敬意。凝望那些承載著歲月的舊物,仿佛能聽見歷史的回聲;革命精神的代代相傳,深深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默哀、鞠躬、獻花,每一個舉動都飽含著對英烈的無限敬仰。這段經歷在隊員們心中播下了理想信念的種子,激勵著他們以英雄為楷模,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實踐隊員討論革歷命史
實踐隊員為英烈獻花
調研之行,行跡織網捕心音
以青春熱忱,織密心靈守護之網。在鄭州的心理健康調研活動中,實踐團隊深入不同場所傾聽青少年心聲。于二七廣場周邊,隊員們通過一張張問卷深切感受青少年的所思所想,深刻認識到關注心理健康,既需專業知識架設溝通之橋,更要以真誠之心拉近心靈距離,這正是青年學子投身社會服務的核心價值所在。
以青春調研,觸摸生活溫度之脈。在鄭州記憶·油化廠創意園,團隊開展了實地調研與訪談。隊員們與青少年、大學生等群體面對面溝通,仔細傾聽其心理狀況、壓力來源及情緒應對方法,收獲認知積累。同時,團隊主動為園區辛勤勞作的工人遞上飲用水,以簡單行動傳遞關懷,真切走進了基層生活,為此次“調研行”增添了溫度與深度。

實踐隊員進行心理健康問卷調研
實踐隊員向環衛工人遞上礦泉水
解壓之行,藝韻山河礪心志
以藝韻山河,紓解心靈解壓之緒。實踐團隊走進鄭州美術館,沉浸于筆觸間的澎湃激情與色彩中的信仰力量,生動感受藝術記錄時代、傳承精神的非凡魅力,更深刻領悟到青春的創造力是文化延續最鮮活的動力。移步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面對如萬馬奔騰般奔涌的黃河,仰望莊嚴的炎黃二帝塑像,隊員們體悟著“黃河寧,天下平”的深遠內涵。
從美術館的筆觸到黃河的脈動,隊員們認識到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既需汲取藝術賦予的審美滋養,更須扎根于母親河磅礴偉力所鑄就的精神家園。這場融合藝術感悟與山河體悟的“解壓行”,最終將多元文化的豐厚養分融入青春血脈,讓傳承在行走中積淀厚度,于實踐中綻放光華。

實踐隊員為小朋友分享畫作感悟
實踐隊員錄制團課
此次鄭州之行,團隊以“三行”為路徑傳遞溫暖,志愿行夯實養老陪伴根基,調研行洞察基層實情成效,解壓行探索藝術自然療愈新途。這不僅是心理健康服務的生動踐行,更是歷史情懷與現實擔當的深度融合。展望未來,團隊將依托“三行”積累的實踐真知,持續探索心理健康服務的廣度和深度,讓青春成為促進全民心理健康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