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關于開展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在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學生處老師沈璐瑤、文學院輔導員張立瑩及文學院教師王修竹的悉心指導下,由學生李晨熙帶隊,唐博、王苡溦、尚思彤組成 “遼韻紅魂傳薪火,青春筑夢啟新程”實踐團。成員先后來到烈士山公園、鞍山烈士紀念館、鞍鋼博物館、大陸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等地,通過場館研學、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本次活動,承薪火礪青春,履擔當潤城隅。
圖為實踐團全體成員合影
青山埋志,鐵火鑄魂
7月6日,實踐團成員走進烈士山公園,沿石階而上,仰望山頂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紀念碑,深刻體會到今日的歲月靜好是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隨后集體走進鞍山烈士紀念館,聆聽從抗擊外敵入侵的戰士、解放戰爭中的英雄到新中國建設者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心靈深受震撼。
圖為實踐團參觀鞍山烈士博物館
隨后,大家走進鞍鋼博物館,了解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艱苦創業、改革開放后的創新突破到新時代的轉型升級,其中每個階段都凝聚著鞍鋼人的智慧與汗水。首日實踐從緬懷先烈到致敬奮斗者,讓“遼韻紅魂“的內涵愈發清晰,它既是歷史中的英雄氣概,也是日常的責任與擔當,這種精神正通過青年學子們的實際行動在新時代延續。
圖為成員于鞍鋼博物館內學習
園凈風清,薪火長鳴
7月7日,實踐團成員來到厝石山公園,以志愿者的身份踐行愛國主義精神的當代內涵。成員們沿著公園的石階、長椅、步道仔細巡查,認真撿拾游客遺落的塑料瓶、廢紙屑、煙頭等垃圾。面對草叢中、石縫里難以清理的細小雜物,她們或彎腰伸手,或蹲下用夾子一點點夾出,不放過任何衛生死角。成員們不僅用實際行動改善了公園環境,更以自身行為傳遞了“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理念,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守護家園的細節中得到生動詮釋。
圖為成員細心撿拾公園垃圾
反詐護老,巧藝傳情
7月8日,實踐團前往萬福緣養老院看望老人。首先,實踐團成員結合老年人常見詐騙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開展反詐宣講,教老人識別詐騙話術、防范詐騙陷阱,隨后帶領老人進行艾草錘和扭扭棒手工制作活動,仔細示范制作步驟并耐心協助老人們完成作品。
圖為成員為老人示范扭扭棒制作過程
活動尾聲,實踐團為老人們送上含生活用品的伴手禮并進行合影留念。成員們表示,此次活行不僅踐行了“尊老、敬老、愛老”傳統美德,同時也深化了她們作為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圖為實踐團為老人送上伴手禮
紅音述志,光影礪行
7月9日,實踐團聯合鞍山市大陸街道辦事處、曙光社區,在大陸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開展紅色主題活動,邀請廣大青少年與社區居民參與其中?;顒又校|寧省道德模范、鞍山市軍休副主任何長嶺以“七七事變”為切入點講述歷史故事,引發了聽眾的強烈共鳴。接著,實踐團成員以“七七悲風銘史冊,抗戰浩氣傳千劫”為主題進行演講,以青年視角詮釋革命精神的時代內涵。
圖為何長嶺先生為觀眾講述紅色故事
大家集體觀看影片《八佰》,在光影流轉中感受“英雄”二字的千鈞重量?;顒游猜暎瑢嵺`團為參與者送上定制團扇與文創帆布包,眾人進行合影留念。成員們表示,能以實踐之名播撒紅色火種,讓不同年齡的人在歷史回響與青年之聲中共鳴,既深化了對革命精神的理解,更真切體會到“傳承”二字的重量。
圖為參與者共同觀看影片《八佰》
隨著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的圓滿落幕,實踐團成員帶著沉甸甸的收獲踏上歸途,心中那份對家國的赤誠與擔當愈發滾燙。未來,這份在實踐中厚植的愛國情懷,會化作青年肩上的責任,以初心映丹心,用行動續榮光,讓紅色血脈在傳承中奔涌,讓報國熱忱在歲月里灼灼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