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重中之重”的發展理念,2023年7月22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青春筑夢,同心振鄉”實踐團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郁山鎮,進行了“根植文化底蘊,發展紅薯產業”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走進郁山鎮,傳承郁山魂。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郁山鎮是《黔之驢》的故事發生地,發展歷史源遠流長,該鎮位于渝東南與湖南、貴州接壤處。無論是歷史堆積的郁山"鹽丹文化";還是郁山人傳承百年的家族手工苕粉工藝,皆與當地自然資源與歷史文化息息相通;皆是當地自然資源與歷史文化所孕育的“郁山瑰寶”。
政府人民齊心聚,共書鄉村新篇章。針對住房問題,郁山鎮政府根據房屋損失程度對當地住戶進行不同層次的援款,當地住戶通過政府援款以及個人積蓄改善住房條件,從而使曾經小鎮上的“磚瓦房”展煥新顏;針對當地基礎設施條件,郁山鎮政府改善交通條件、健全健身器材、完善政府幫扶制度,堅決落實鄉村振興發展理念。
淳樸民風郁山鎮,初心不變始向前。本次“根植文化底蘊,發展紅薯產業”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對接到彭水縣龍須晶絲苕粉有限公司,并通過體驗紅薯苕粉各項生產工藝和該公司董事長介紹,實踐團成員了解到,該公司不僅對于當地特色紅薯產業具有較大推動作用,更是根植郁山鎮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淳樸民風,牢牢依靠土地;以31年發展初心不變,始終堅持零添加紅薯苕粉的企業文化,純人工種植紅薯苗、親手收獲紅薯,形成良性田間發展。該公司董事長與實踐團成員共勉道“農業沒有高大上,只有真、實、普,愿我們頭上滴的汗水滋潤腳下的土地,孕育出健康的糧食!”該公司作為當地龍頭企業,其特色產業發展對于促進當地就業問題解決、產業結構協調、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尊重土地,人地和諧。當今“互聯網+”時代為農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收益。但對于彭水縣龍須晶絲苕粉有限公司而言,他們并未選擇利用線上銷售平臺,而是選擇了順應自然發展,引進智能設備,保障紅薯種植產量、紅薯苕粉生產質量,因為他們深知一旦打開了線上銷售渠道,若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就必然會引發產品質量下降、土地問題頻發。面對大數據的沖擊,郁山鎮人民選擇了打造自己的品質品牌,從而形成了背靠大山,心向紅薯的良性產業鏈循環。對于未來的發展,該公司董事長表示會更加注重智能設備的投入使用,因地制宜,在尊重自然、尊重土地的前提下,發展特色山區農業。我們相信,紅薯的市場影響力必將因合理的生產過程、營銷包裝而不斷擴大;郁山鎮紅薯粉產業發展必將因政府的重視、龍頭企業的帶動、當地人民的共同努力而輝煌!
通過本次“根植文化底蘊,發展紅薯產業”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青春筑夢,同心振鄉”實踐團更加深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郁山鎮特色紅薯產業的發展,拓展了鄉村振興的新視野,并深受當地淳樸民風的感染,以親身投入紅薯苕粉生產的學習,深化鄉村振興實踐意義,豐富了本次三下鄉“根植文化底蘊,發展紅薯產業”社會實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