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意義
時間:2023-08-21 關注:
在安徽省六安市中心解放路段坐落著一座莊嚴的建筑,由左右兩塊石長方體和中間一塊玻璃長方體組成,那是六安人的驕傲,是大別山精神的體現地,那是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
大別山是我國的革命老區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紅色文化資源,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背景和紅色文化內涵。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百年歷程中,大別山區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農村提供了歷史舞臺。特別是大革命時期,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創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后,廣大農村成為了大別山區紅色文化資源的集中地區,涌現出一大批先進人物和模范集體。大別山精神的內涵,就在這一步步的實踐中被發掘、總結出來,并在一代代大別山人民、六安人民中傳承。
偉大的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更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推進的強大精神動力。中國革命的偉大成就,離不開大別山革命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曾講:“要結合時代要求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意識為源頭的大別山精神”“弘揚和踐行當代大別山紅色文化”。要大力傳播和弘揚以大別山地區廣大干部群眾為主體形成的、符合時代特征、體現民族特點、彰顯個性風采的大別山紅色文化,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落地生根,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文化動力。新時代推進老區精神深入研究傳承與貫徹落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 1921 年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到 1949 年新中國成立,大別山區的革命老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鍛造了“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的偉大革命精神,使五星紅旗飄揚在中國的每一片藍天下。大別山精神正如巍巍群山中點燃的火種,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使我們邁向天下大同的腳步堅定而執著。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視察大別山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到河南考察并深入調查研究。一百年來,大別山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信念堅定,顧全大局,團結協作,銳意進取"可以對其形象概括,在時代長河中歷久彌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一顆閃亮明珠。自誕生到 2021 年,中國共產黨已經經歷了一百年,推進“永遠跟黨走”的指引落地生根,極大地激發了全國各地對于慶祝一百周年的強烈熱情。為響應黨和政府的政策號召,推進紅色文化教育走深走實,對革命精神的進行深切挖掘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一環。大別山的革命精神會在新時代發揮更多引領作用。當前國家號召在全社會上下都在開展黨史紅色文化教育,不斷發掘弘揚大別山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全面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起強勁推動作用。
作者:姚旭飛 來源:三下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