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傳統(tǒng)技藝是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各族人民勞動與智慧創(chuàng)造的結晶,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尤其是現代生產生活方式,給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和發(fā)展工作帶來了不少的沖擊,許多民間技藝面臨著核心內容流失嚴重、技藝失傳,民族特色減弱,傳承人才斷層等挑戰(zhàn)。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些珍貴的少數民族傳統(tǒng)技藝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順應時代要求,我們將選題的目光放在了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和交流問題上。綜合考量,我們選擇走進四川西部走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進行大學生三下鄉(xiāng),團隊名為“聚愛甘孜,承文化火”。
起初我們設想能走遍甘孜藏族自治州,但是其高昂的路費和當地相關部門的建議,我們只能去一個縣。經過大量搜索與了解,我們選擇了色達縣——因其相對偏遠與濃厚的藏族文化氛圍。12個小時的顛簸,一天的嚴重高反,讓我們對此地心生畏懼,但是我們既然已經選擇了這里,在休整好后我們第一時間與當地部門取得聯系開始實施我們的計劃。但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看著外面的暴雨與天氣預報上的連續(xù)幾天有雨讓我們一腔熱血無處揮灑。但是我們還是盡快調整了心態(tài),結合當地組織部給的建議,和社區(qū)資料——色達縣年鑒及其他紙質資料,我們用半天重新制定了計劃,多走進室內進行采訪了解。
我們第一站就去參觀了當地非遺陳列館與格薩爾藝術文化中心,在哪里,我們看到了藏族與色達縣獨特的文化——格薩爾史詩,牛羊毛加工工藝及各種獨特的手工藝品與寓言故事。其文化的絢爛多彩,讓我們更加堅定此行的目的。聽講解員小姐姐說色達縣居住著好幾位非遺傳承人,我們當即決定一定要拜訪到他們,即使是一位也好,我們想聽他們講講他們傳承的故事。
在色達縣組織部部長的幫助下,我們采訪到了兩位非遺傳承大師,分別是唐卡手藝人龍盈老師和石刻傳承者巴德叔叔。在了解了龍盈老師的故事后,我不由得熱淚盈眶,內心受到了震撼。龍盈老師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唐卡藝術,從孩童時候跟隨他的師傅學習唐卡,夜以繼日地學習。長大后為了十里八鄉(xiāng)的小朋友能夠學習到唐卡,他將積蓄耗盡甚至不惜去銀行貸款,也要辦一個免費的藝術學校,為遠道而來的孩子提供吃穿住行,只為他們能專心學習,他說:“只要他們肯來,我就包他們吃住,只希望他們好好學習唐卡,讓唐卡后繼有人”。當天下午,我們馬不停蹄去拜訪石刻大師巴德叔叔。他十五歲執(zhí)筆,到花甲之年仍不敢把刻刀扔下。我們去拜訪他的時候,巴德叔叔剛剛打完搞,布滿老繭的手不住的顫抖。知道了我們的來意后,他很激動地說要給我們寫一幅字送給我們。他寫的時候一直埋怨發(fā)抖的手,一直給我們說剛剛老了不如從前了。我看著仍為自己作品被夸贊高興得像個小孩的巴德叔叔忍不住感嘆,這是他傾注一生的東西,到現在卻沒多少人能親口對他們夸贊一聲,六十歲的巴德叔叔住在社區(qū)分配的房子里,筆耕不輟,四十余歲的龍盈老師穿著舊衣服滿臉慈愛看著他前半生的成果——坐在位置上安靜畫畫的孩子們。
那天回去后,我久久無法平靜,很希望能為他們做點什么,但是好像自己的力量又很渺小。幸好當晚在與社區(qū)交流的時候得知,他們已經在努力了,這也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他們的手藝會被世人看到。
后來,我們去到了社區(qū)采訪搬遷過來的居民,聽他們說前后生活改變,看他們一家?guī)卓谠诟蓛舻募依镦倚Γf著社區(qū)政府的好。我看著他們在社區(qū)的幫助下能夠自給自足由衷感到高興。我們也邀請他們當天下午去社區(qū)服務站觀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他們也都欣然答應。我們早早去到現場準備,將我們之前眾籌的禮物分發(fā)給了他們,看著他們的笑容,我覺得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和當地小朋友一起唱紅歌,前奏一起,他們便興高采烈地說,這是我和我的祖國!看著他們紅彤彤的臉蛋,胸腔熱血翻滾,眼里熱淚盈眶。
我們在色達呆了很久,但是又好像不夠久,,只是窺見了藏族文化的冰山一角。我們還做了很多,但是又好像不夠多,只是做了一些不痛不癢的事。有一份力,發(fā)一縷光,就算如燭火一般,也能照亮一方。
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一顆璀璨的明珠,藏族文化是少數民族高嶺之花,如高山雪蓮一般,神圣且神秘。如今能借三下鄉(xiāng)之機,窺知其中一二,已覺十分滿足。若是能趁此機會將藏族文化捧于千萬人前,那我們便不愧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