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區青少年教育活動中心少年營地在實踐活動中注重農業科技體驗、傳統民俗實踐,促進科教結合、文教結合。2023年9月至12月少年營地為普陀區44所小學五年級近9000名師生開展了集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娛樂性和傳統性于一體的學農社會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對農業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意識。
少年營地自2000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德為首,以農為特,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貫徹“下得田頭,進得課堂,育得學生”的工作技能,也已形成“田園學堂”四大系列、八大類別的學農勞動實踐系列課程。
戶外活動系列課程——農田勞動
田間農活嘗苦樂。依據時令節氣,安排了栽種青菜、挖紅薯、挖土豆、摘毛豆等勞動內容,讓學生和大自然親密接觸中體驗傳統農業順應天時的道理。農田里,同學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揮汗如雨,真正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
戶外活動系列課程——植物認知
植物認知長見識。利用營地豐富的植物資源,建設了植物認知學習區,開發設計實踐活動軟件。同學們拿著平板電腦在營地內進行巡游,通過掃描植物二維碼開展探究性學習實踐活動,在充滿趣味的游戲通關過程中,認識各種平凡而又美麗的植株。
農耕文化系列課程——魅力扎染
魅力扎染學本領。同學們通過構思、捆扎、染色等環節體驗扎染的制作過程,發揮創意想象,動手“我染圍裙幫媽媽”。一塊塊白布在同學們的手中變成了色彩絢麗的扎染作品。當打開圍裙的那一刻,都不由得感嘆:這可真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農耕文化系列課程——農家樂
自己動手豐足食。石桌石凳灶臺旁,擼起袖子包餛飩。大家虛心向老師學習,餛飩在一張張沾滿面粉的白色小手中變幻出千般模樣。人多力量大,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餛飩就端上了桌,同學們迫不及待地拿著碗筷來品嘗,體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樂趣。
農業創新系列課程——多肉聯萌
萌寵肉肉學問多。同學們用草炭、蛭石和珍珠巖三種基質配制成營養土,移栽三株營地自己培育的多肉植物并帶回家養護,繼續探究,增進對現代農業的認知。
綠色生活系列課程——緊急救護
緊急救護要學會。來自區紅十字會的老師為同學們上了關于緊急救護重要性與原則、海姆立克急救法、緊急受傷處理等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第一課,提高了同學們在緊急狀況中及時救助的意識及救助的能力。
綠色生活系列課程——學農聯歡會
聯歡晚會展才藝。夜幕降臨,同學們迎來了期盼已久的聯歡晚會。悅耳動聽的歌聲、令人捧腹的相聲、齊整利落的舞蹈、輕松一刻的游戲......聯歡晚會在充滿動感的音樂中被推向了高潮,禮堂里閃爍的燈光將孩子們的笑容與自信映襯得分外耀眼。
補短板,強內涵,凝心聚力,打造靠譜之師;育特色,創品牌,扎根田園,共創樹人之地。區少年營地始終致力于建設一套上下有序、內外銜接、面體結合的跨界融合的勞動教育課程,讓學生在豐富的社團課程實踐中,通過手腦并用、知行結合的勞動方式,獲得親身經歷和真實體驗。培養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養成勞動習慣,積累勞動智慧,激發勞動情感,形成新時代勞動價值觀,培養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良好品格。少年營地將繼續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為夢想領跑,向未來奔跑,為普陀加快建設“創新發展活力區、美好生活品質區”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