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領 共創智慧農業新輝煌
時間:2024-01-26 關注:
經濟學院寒假社會實踐
——科技引領 共創智慧農業新輝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建設智慧農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智慧農業是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對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全面研究山東省壽光市智慧農業的發展現狀、探討智慧農業未來發展路徑并結合智慧農業發展現狀提出發展策略,為加快山東省壽光市智慧農業的發展速度提供參考與借鑒,曲阜師范大學經濟學院“慧農智行”社會實踐隊于1月11日到山東省壽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園進行實地調研。
實地探究 切身學習
實踐隊的成員們來到壽光當地的農田后,首先參觀了配備先進農業技術的農田。在專業人員的講解下,他們了解到如何通過AI技術分析土壤、氣象等數據,為農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長條件。他們告訴隊員們,通過安裝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土壤溫度、濕度、光照等關鍵數據,從而精確指導農作物的種植和灌溉。這不僅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還大大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此外,物聯網的發展也為農業生產帶來了更多可能性。通過與農機設備、倉庫等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農民可以遠程操控農機,實現農業生產全流程的智能控制和數據記錄。這無疑為農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了解現狀 淺析問題
高素質農業生產管理人才匱乏,職業農民的教育系統還未建立。當前我國農村高素質人力資本流失嚴重,留守農民的年齡、文化、性別結構不協調,年齡偏高、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且以女性為主,對互聯網信息技術了解應用較少,現代化農業生產意識比較淡薄。智慧農業科研體系不健全,農業科技推廣能力不足。由于我國政府和社會對其培育支持力度不夠,我國當前農業科研體系仍不健全、科研成果轉化生產力能力不足,導致我國農業科研進度緩慢且難以應用于智慧農業建設發展之中。智慧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機械設備現代化程度低。我國當前大部分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仍舊落后,大型現代化農機設備較少。
記錄反思 總結意義
經過了解AI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現狀,實踐隊員們總結道,智慧農業的提出和發展,為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綜合集成應用、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農業發展模式的創新、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以及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均創造了難得的機遇。一是有利于科學管理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智慧農業物聯網系統可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對農事活動進行記錄與追溯,有助于在農業生產領域構建起集作物生長模型分析、環境生態監管、精準調節為一體的自動化系統和平臺,幫助生產者科學、精確地進行決策,減少生產資料投入成本、勞動力成本以及時間成本,進一步推動農業生產的精準化管理與農業的最大化投入產出比,全面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二是有利于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掌握市場變化與消費者需求。智慧農業可以通過數字化供應鏈建設,有效打通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各個環節的信息渠道,加速解決農業供應鏈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三是有利于構建農產品可追溯體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應用,解決病蟲害監控和農藥濫用難題,從而對種植有效性、生產環境安全性作出合理判斷,增加農產品產量,改善產品質量。
作者:三下鄉網 來源:三下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