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邱暢雯 熊樂 黃琪茵)為推動學生資助政策精準落地,打通政策宣傳“最后一公里”,2025年7月,廣東財經大學“蒲策”傳音實踐團東莞二分隊以“多維度宣傳+深層次服務”為抓手,通過實地走訪、云端宣講、驛站設點等系列行動,織密教育資助服務網,扎實開展資助政策下鄉行推廣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服務初心。
實地走訪聽需求,夯實政策落地見效 7月8日,為深入了解當地資助政策情況,實踐團成員前往東莞市教育局資助管理中心開展訪談調研。座談會上,資助辦負責人詳細介紹了當地現行學生資助體系,講述了從學前到高等教育的全學段資助政策內容,涵蓋學前教育的保教費補貼與生活補助、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細則、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流程、中職教育特色免學費政策及高等教育多元資助項目等要點。
實踐成員團認真聆聽記錄,就政策執行難點、家校常見疑問等與工作人員深入交流,收集一線經驗與建議,為后續精準宣講獲取了第一手資料。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東莞市學前教育階段資助已覆蓋2007名學生,撥付資金達100萬元,為學齡前兒童鋪就了入學“第一級臺階”,讓教育公平的種子在啟蒙階段便扎下深根。
(圖為“蒲策”實踐團東莞二分隊與東莞市教育局資助辦政策調研場景 香寶婷攝)
云端宣講傳政策,架起服務群眾橋梁 7月11日,為讓教育資助政策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分隊在前期線下深入市政府開展調研,線上收集了學生家長問卷100余份,精準掌握群眾對政策的困惑與需求后,依托騰訊會議平臺精心組織了一場線上資助政策宣講會。
宣講會上,實踐團隊員針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及高等教育等不同學段的資助標準、申請條件、辦理流程等核心內容,結合真實案例進行了生動細致的解讀,把專業術語轉化為群眾聽得懂的家常話,讓政策條文變得清晰可觸。同時,針對調研中梳理出“異地就讀學生能否申請本地資助”“特殊困難家庭如何簡化證明材料提交流程”“資助資金發放時間及方式”等高頻問題進行重點解答,確保政策細節無遺漏、群眾疑問全回應。
(圖為“蒲策”資助政策宣傳東莞二分隊線上宣講界面,展示義務教育階段資助政策講解PPT 熊樂供圖)
驛站宣講零距離,民情調研促提升 7月13日,為打通政策落地的“神經末梢”,分隊走進東莞市東城區工會愛心驛站旗峰站,開展線下實地宣傳活動。驛站作為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人流量大且貼近基層。隊員們通過設置宣傳展板、發放宣傳單頁等方式,向過往群眾介紹資助政策,并耐心為有需求的群眾講解具體申請步驟。面對年輕家長,隊員們結合政策更新要點,重點講解“線上申請簡化流程”“跨學段資助銜接機制”等內容,并用身邊案例說明政策利好——如社區內某學生通過精準資助,順利完成學業并考入理想大學。針對部分老年群眾不熟悉線上操作的情況,隊員們現場演示如何查詢政策詳情、提交申請材料,用貼心服務打通政策宣傳的“最后一公里”,讓資助政策真正走進群眾。
(圖為“蒲策”實踐團東莞二隊在東城工會愛心驛站旗峰站宣講場景 香寶婷攝)
此次資助政策宣講活動,東莞二分隊以“政策解碼—傳播賦能—需求反哺”的閉環方式,推動教育資助政策從“文件”走進基層。下一步,分隊將基于調研數據構建“政策宣傳—需求響應—服務跟進”的長效機制,持續提升政策落地的精準度與群眾獲得感,讓教育公平的陽光照亮成長的每個角落。
(圖為“蒲策”實踐團東莞二隊在東城工會愛心驛站旗峰站宣講合照 熊樂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