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劉宇杉 侯金鋒)近日,一支由哈爾濱華德學院數據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學生組成的“歸巢筑夢團”踏上返鄉之路,深入鄉村開展為期半月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以“服務為民、賦能鄉村”為宗旨,通過政策宣講、技能培訓、文化賦能等多樣化形式,將知識與熱情融入鄉土,用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在田野間繪就一幅幅生動的民生新圖景。
學子歸鄉,學問扎根鄉土間 “從鄉村來,到鄉村去,我們想讓所學真正惠及家鄉。”歸巢筑夢團發起人、華德學院學生刁思甜的話道出了團隊的初心。團隊成員均為來自農村或對鄉村發展懷有深厚感情的學生,他們帶著專業知識與調研課題,聚焦鄉村治理、產業發展等痛點問題,力求“精準服務、靶向發力”。
圖為志愿者們在當地拍攝的出發圖。武天賜供圖
深入座談,需求把握精準化 初抵鄉村,團隊成員便馬不停蹄地與當地村干部展開座談。在座談會上,村干部向大家詳細介紹了村莊的基本情況、產業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成員們認真聆聽,不時記錄,深入了解鄉村發展需求,為后續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圖為志愿者們聽龍泉村負責人介紹龍泉村基本情況。武天賜供圖
科技賦能,智慧農業探新途 跳出傳統農耕的實踐框架,團隊成員充分發揮專業所長,將科技力量注入田間地頭。他們操控無人機盤旋于田野上空,借助高清攝像頭與傳感器,精準捕捉作物生長的細微動態——從植株高度、葉片色澤到潛在病蟲害跡象,盡數納入監測范圍。通過細致分析無人機傳回的實時數據,成員們為農戶量身定制種植方案,提供科學施肥、精準灌溉、病蟲害早期防治等專業建議,以技術賦能破解傳統農業瓶頸,助力農作物產量與品質雙提升,讓智慧農業的種子在鄉村沃土中生根發芽。
圖為志愿者操控無人機對莊稼進行檢測。孫俊龍供圖
菜園幫扶,農桑細作悟初心 走進農戶的菜園,成員們化身“田埂助手”,彎腰蹲在菜畦間,耐心清理與蔬菜爭肥的雜草,為黃瓜、番茄等作物騰出舒展的空間;提起水壺時,更是放緩動作,讓水流順著根部緩緩浸潤土壤,生怕沖倒嬌嫩的幼苗。與農民一同侍弄菜苗的時光里,成員們親身體會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深意,在泥土的芬芳中讀懂了農人對土地的敬畏與深情,更堅定了以青春之力反哺鄉村的信念。
圖為志愿者為當地村民清理菜園。武天賜供圖
關愛童心,播種希望助力成長 在鄉村的日子里,團隊成員還將關懷的目光投向了鄉村兒童。他們走進孩子們的生活,與孩子們親切交流,用生動有趣的方式為孩子們科普知識,講述外面世界的精彩。通過開展課業輔導、心理疏導等活動,為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圖為志愿者們為鄉村兒童科普知識。孫俊龍供圖
歸巢筑夢團的成員們紛紛表示,此次下鄉實踐意義深遠,無論是田間勞作時農民們淳樸的笑容,還是孩子們眼中對知識的渴望,都深深觸動著每個人的心。日后,哈爾濱華德學院“歸巢筑夢團”成員將以“華德赤子踏鄉路,服務為民繪新圖”的信念為指引,繼續深耕鄉村沃土,用青春力量架起知識與鄉土的橋梁,為鄉村振興與城鄉協同發展貢獻更多華德智慧與青春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