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寧波市鄞州區橫溪鎮團委聯合鎮關工委、區青少年宮推出假日學校。浙江萬里學院大數據與軟件工程學院“甬芽π計劃”暑期社會實踐團一行,以“智潤童心,數啟新程”為主題,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公益課程教學活動。成員們設計了多元化課程與互動體驗,為當地假日學校的孩子們打開知識之窗,在夏日里留下獨特的成長印記。
△“甬芽π計劃”暑期社會實踐團出征
精心備課,磨出精彩 為了讓每一堂課都能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里,7月25日下午,實踐團開展了課程研磨活動。現場,成員們逐一展示了課程設計思路與互動游戲安排,并圍繞課程的趣味性、互動性和教育性展開了研討,反復打磨教學細節,希望為孩子們呈現更高質量的課堂。
△實踐團開展課程研磨活動
多元課程,綻放童心 7月28日,成員們滿懷熱忱與期待,走進橫溪鎮假日學校。本期公益課程設置豐富多樣,涵蓋心理健康、編程思維、傳統文化、非遺技藝、自然科學等領域,全面拓展孩子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
△“甬芽π計劃”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合照
方如意的《心靈奇遇記》課程,借助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2》的創意元素,以生動有趣的方式為孩子打開探索內心世界的大門。互動環節中,她帶領孩子們用彩筆在卡紙上描繪開心事物、記錄不安煩惱,讓孩子們在有安全感的環境里逐步學習認識和理解自身情緒。
蔣楓的《和小貓學編程》課程,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吃餃子的步驟”講解流程圖和編程概念,并帶領孩子們在Scratch軟件中編程“貓抓老鼠”趣味游戲,通過積木指令實現小貓抓老鼠的功能,讓孩子們在實踐中理解編程邏輯,培養計算思維。
袁翊邁的《文化尋寶圖》課程聚焦中國四大發明,以生動講解為孩子們梳理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意義?;迎h節中,一系列趣味微實驗讓知識“活”起來,孩子們親手體驗簡易造紙、模擬活字印刷、小蘇打與白醋模擬火藥爆炸、制作簡易指南針,直觀理解四大發明背后的科學原理,在玩樂中感受古代智慧的魅力。
李億超的《巧手非遺坊》課程,詳細介紹了艾草與艾草錘的相關知識,帶領孩子們了解這背后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隨后大家動手嘗試制作艾草錘,在包扎、纏繞的過程中感受傳統工藝的溫度。在這門課里,被傳承的不只是一門手藝,更是一種文化精神在年輕一代中的延續。
△同學們與自己制作的艾草錘合影
高雪的《自然小偵探》課程引領孩子們探尋生命的奧秘。在《蝴蝶仙子的“授粉”舞會》課堂中,她講解了蝴蝶的授粉過程,帶領孩子們通過蝴蝶標本認識斑蝶,粉蝶,蛺蝶,鳳蝶四種常見蝴蝶的特征。在《種子的萌發》課堂中,她介紹了種子結構與萌發的條件,還為每個孩子分發種子,鼓勵他們帶回家親手培育,在實踐中感受生命成長的力量。
甬芽綻放,青春筑夢 奮斗,是青春最亮眼的底色。對于“甬芽π計劃”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們而言,此次暑期實踐絕非簡單的任務完成,而是一次深入教育一線的深刻歷練。他們帶著青春的激情與沉甸甸的責任,踏上橫溪這片教育熱土,始終銘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初心。團隊從歷史中汲取滋養,將鮮活的故事融入課堂;在教學中全情投入,用生動的互動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將知識的種子悄然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正如他們所堅信的:“甬”芽雖小,用心澆灌終能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