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革命精神永傳承、青年領學新思想”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了位于西安市的大華博物館開展實踐活動。在博物館內,同學們通過史料介紹、實物展示、模型復原和多媒體等多種形式,了解了紡織工業發展的歷史,見證了歲月帶給大華紡織廠的變遷,近距離領略了創意、文化、生活元素賦予大華紗廠的濃濃藝術氛圍,感受其煥發出的新的生命力。
大華博物館的前身為大華紗廠,在20世紀30年代實業救國的背景下興起,先后經歷了民國時期的艱苦創業和新中國成立以后的新生發展,以及改革開放后的轉軌變型,曾有“大華不織布,西安沒衣穿”的說法。在紡織廠原址基礎上建設的西安大華博物館主展廳共分三部分,以長安大華紡織廠發展史為主線,以大時代背景為輔線,分別展示了大華紡織廠的“興建創業”“新生發展”與“嬗變涅槃”三個部分。大華博物館寄托了民族工業復興的夢想,在這里同學們不僅能夠切實感受工匠精神的力量,同時也可以助力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一、情系大華,感悟實業報國之志
大華紡織廠興起于實業救國的時代背景,并在救亡圖存的抗日戰爭中,為國家提供了大量軍需用品。盡管曾先后三次遭受日軍的轟炸,人員傷亡和資產損失慘重,但大華紗廠仍堅持在戰火中頑強生產。在國難當頭之際興建的大華紗廠,是為同學們詮釋愛國主義的生動教材。在博物館中,楊瑞同學借著濃厚的愛國氛圍,為同學們講述了西安解放前夕,紡織廠工人們不顧個人安危,保護紡織廠不受國軍破壞的故事。“青藍縈語”西柏坡精神宣講團成員李海英以西柏坡革命往事為引,為同學們和其他正在參觀的游客講述了西柏坡“紅、藍毛線”和“鉛筆頭”的動人故事,并將西柏坡精神的內涵與時代價值相結合,帶領聽眾們重溫“趕考之路”的光輝歷史。
二、追憶黨史,宣揚紅色革命力量
大華紡織廠是西安地區最早建立黨組織的工廠之一,也是西安工人運動的發源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大華紡織廠積極投身抗日救亡以及復工、罷工、護廠的運動,為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和工人階級地位改善,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是波瀾壯闊的中國工人運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博物館中,團隊成員開展了黨史問答活動,以宣傳黨史知識為目的,隨機對來往的游客開展了問答活動,并贈送了團隊成員書寫的毛筆字書簽。
三、學思踐悟,傳承大國工匠精神
在祖國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大華紡織廠與時俱進,主動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發揚改革創新和艱苦奮斗的精神,使得大華紡織廠得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一度成為陜西省重要的產品出口創匯企業。同學們在參與實踐互動和紡織產品的研究中深刻感悟到了大華紡織廠工人們對工匠精神的詮釋。同時,團隊成員還采訪了來往的游客,對市民們關于參觀工業遺址后的感悟進行了調研。
兩位正在參觀的大學生表示:“通過參觀學習,切實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從篳路藍縷的艱苦創業,到完善自我、求實進取的創新發展,再到與時俱進、改革重生的發展歷程的不易”。另外一位市民向同學們表達了對大華企業職工的由衷敬佩,他表示:“老一輩大華企業職工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高尚情懷在當下顯得尤為珍貴”。
在參觀結束后,團隊成員還為大華博物館錄制了VR視頻,希望在實踐活動結束后,將大華博物館中體現的愛黨、愛國的精神元素,以及蘊含的工匠精神向更多的同學進行展示和宣揚。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是對黨的歷史的見證,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更是激勵同學們在砥礪前行中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發揚工匠精神,肩負使命擔當的報國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