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韓兆婧 龍可 鄧瀅瀅)“楊書記,多虧您幫忙申請到道路整治資金,我們出行可算有盼頭了!”長佃村三組村民緊握著楊永澤的手,感激的話語如暖流涌動。7月6日,長佃村三組組道坍塌問題成功申請解決,而這僅僅是楊永澤駐村工作中的一件小事。
(“芬享”實踐團成員韓兆婧采訪楊永澤)
楊永澤從邵陽縣郵政分公司走來,今年6月踏入長佃村,成為駐村第一書記。這已是他駐村生涯的第十一個春秋,十一年間,他先后輾轉湖南省邵陽市城步縣的四個村落,用腳步丈量鄉村的每一寸土地。初到長佃村,三組組道因連續強降雨坍塌,他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實地考察、精心撰寫報告,成功申請到5萬元整治資金,為村民鋪就了安心出行之路。
提及十一年的駐村經歷,楊永澤眼中滿是回憶:“每個村子都是一本獨特的故事書。”初次駐村,他懵懵懂懂的,只能跟著村干部學習與村民相處的門道,摸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后來輾轉其他村落,遇到的難題越來越多,而他的經驗也在不斷積累。
楊永澤向衡陽師范學院“芬享”實踐團成員韓兆婧主動分享起在水源村的經歷。當地產業基礎薄弱,村民收入微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四處奔走,聯系農業專家,引進適合當地種植的經濟作物秋月梨,還想辦法拓展銷售渠道。那段日子,他白天在田間地頭與村民并肩勞作,晚上在農戶家里傾聽心聲,皮膚被曬得黝黑,人也消瘦了不少。但當看到村民們的收入逐漸增加,笑容重新綻放在臉上,他覺得所有的付出都無比值得。
(楊永澤向“芬享”實踐團成員分享設想)
楊永澤深知,鄉村發展既要夯實基礎設施的“里子”,也要提升村民精神面貌的“面子”。如今在長佃村,楊永澤激情說道:“我想制作鄉景鳥瞰圖,為長佃村的一磚一瓦建立數字化檔案。”很多村民守著村子一輩子,卻從未見過村子的全貌。楊永澤希望通過這幅圖,讓村民們領略家鄉的美,增強歸屬感和自豪感,激發他們建設家園的熱情。同時,他緊握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計劃引導長佃村“三戶”之一的“建設戶”發展產業,精心管理幫扶楠竹、中草藥等項目資產,為村民增收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十一載駐村路,五村輾轉情。“只要鄉村需要,我就會一直走下去。”楊永澤用一顆赤誠之心,照亮了鄉村發展的道路。在他的引領下,鄉村正煥發出勃勃生機,而他的故事,還在鄉村的大地上繼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