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湖學院“小橙故事”實踐隊深入秭歸推廣普通話 助力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 為響應國家推廣普通話的號召,助力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7月7日至10日,武漢東湖學院法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小橙故事”社會實踐隊深入湖北省秭歸縣,開展“普通話進基層”系列宣傳活動。實踐隊走進工廠、社區、鄉鎮和學校,結合當地特色文化,推廣普通話,增強群眾語言規范意識,賦能鄉村發展。
進工廠:助力產業工人語言提升
在秭歸縣重點企業“和之源”食品加工廠,實踐隊針對一線工人開展普通話培訓。隊員們結合工廠實際需求,通過情景對話、發音糾正等方式,幫助工人們提升普通話交流能力,助力企業規范化管理和對外溝通。工人王大姐表示:“以前和外地客戶溝通有些困難,現在掌握了更標準的發音,工作更方便了。”

圖為和之源工廠推普合影
進社區:普通話賦能文旅發展
在臍橙小鎮、九歌巷子等特色文化街區,實踐隊面向商戶、居民開展普通話推廣活動。隊員們設計趣味互動游戲,結合秭歸的屈原文化、臍橙產業,引導居民用普通話講述家鄉故事,提升旅游服務軟實力。社區負責人表示:“普通話推廣不僅能提升居民素質,還能讓游客感受到更專業的服務,助力秭歸文旅品牌打造。”


圖為社區推普合影
進鄉鎮:推普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在泄灘鄉陳家灣村,實踐隊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面對面交流,推廣普通話在農業生產、電商銷售中的應用。針對當地柑橘種植戶,隊員們特別設計了“直播帶貨普通話培訓”,幫助村民掌握基礎電商用語,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村支書陳書記表示:“年輕人外出務工多,留守老人和孩子普通話基礎弱,這次培訓很實用,對鄉村振興很有幫助。”
圖為泄灘陳家灣村推普合影進學校:普通話播種未來希望
在語蕊語言培訓機構,實踐隊為當地中小學生帶來生動有趣的普通話課堂。通過朗誦屈原詩詞、講述秭歸歷史故事等形式,激發孩子們學習普通話的興趣。一名小學生興奮地說:“哥哥姐姐們教我們用普通話讀《橘頌》,感覺特別有氣勢!”

圖為語蕊教育機構推普合影
紅色傳承:普通話講述革命故事
實踐隊還前往秭歸馬營蘇區舊址,開展“普通話+紅色文化”宣傳活動。隊員們用標準普通話為當地群眾講解革命歷史,并錄制推廣視頻,讓紅色故事傳播更廣。

圖為馬營蘇區革命館推普合影
推廣普通話,小橙故事在行動
“小橙故事”實踐隊隊長吳昊宇表示:“推廣普通話不僅是語言交流的需要,更是推動鄉村振興、傳承文化的橋梁。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實踐,讓普通話成為秭歸人民致富增收、文化傳播的新工具。”
此次活動中,實踐隊受到當地政府、企業和群眾的一致好評。未來,團隊將繼續探索“普通話+特色產業”“普通話+文旅”等創新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