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華東理工大學“山海情 藝路童行”支教團在正寧縣榆林子鎮的第二天支教活動順利開展,一系列精彩課程與實踐活動相繼進行,為孩子們帶來了知識與歡樂,也為校地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漢字里的千年密碼,歷史課喚醒文化記憶
在“漢字演變—探尋文字密碼”歷史課堂上,孩子們跟隨講解穿梭于漢字的演變長河,從古老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簡體字,每一個字形的變化都藏著文明的密碼。孩子們眼中滿是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好奇,在一筆一畫間觸摸千年歷史的溫度。
地球科學的浩瀚星河,交換課拓展認知邊界
作為兩校合作交換課,長安大學的志愿者帶來的地球科學課,為孩子們鋪開了一幅宇宙探索的畫卷。生物演變的奧秘、地球運轉的規律如同繁星點點,吸引著孩子們專注聆聽。思維的觸角在知識的宇宙中自由伸展,對世界的好奇在這一刻被無限放大。
音符跳動的快樂,音樂課奏響童真旋律
在《Do Re Mi》音樂課堂上,音符仿佛化作靈動的精靈。孩子們輕聲跟唱,稚嫩的歌聲與歡快的節奏交織,笑容如春花般在臉上綻放。
守護成長的鎧甲,防欺凌課傳遞溫暖力量
在“守護天使”普法小課堂上,溫暖的話語搭配生動的案例,讓孩子們懂得了如何識別欺凌、保護自己。互動間,真誠的分享與深入的思考,讓“友愛互助”的種子悄悄扎根。
建筑色彩的東方美學,文化課解碼傳統智慧
《中國建筑色彩——五色山河的秘密》課堂上,帶孩子們走進傳統建筑的色彩世界。從故宮的朱紅宮墻到江南的粉墻黛瓦,孩子們在五色交織中,探尋著古人對色彩的獨特運用,領略山河與建筑碰撞出的東方美學。
校地攜手共筑未來,座談會凝聚青春力量
當天下午,支教團隊赴正寧縣參加“凝聚青春力量 服務正寧發展”高校學子社會實踐交流座談會。團縣委書記郭海敏對各高校團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會上,各高校分享了社會實踐進展,并就如何讓“三下鄉”活動在正寧落地生根展開深入研討。隨后,我校與正寧縣委舉行了社會實踐基地授牌儀式,為校地合作搭建了新的橋梁。會后,大家集體參觀政協文史館,在歷史資料中感悟協商民主的發展歷程。
三下鄉支教課堂,以知識為紐帶,串聯起文化傳承、科學探索、心靈守護與校地協作的多元篇章。每一份投入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成長的種子,也讓青春的力量在服務社會中愈發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