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西安明德理工學院“普音筑夢”推普服務隊走進城郊社區,為當地20余名兒童帶來一場以“發音小游戲,語言大樂趣”為主題的普通話教學活動。隊員們延續“玩中學、學中用”的理念,通過拼音轉盤、詞語接龍等趣味形式,讓孩子們在互動中掌握發音技巧。
拼音轉盤:轉動間掌握聲調奧秘
“看誰能最快轉出‘āáǎà’對應的圖片呀?”隊員姜欣寧手持自制的拼音轉盤說道。轉盤上標注著四個聲調的韻母,對應不同的卡通圖片,孩子們輪流轉動轉盤,看到“ǎ”對應“打傘”的圖片時,6歲的樂樂立刻舉手:“是第三聲,下雨要打傘!”隊員們趁機講解聲調變化對詞義的影響,讓抽象的拼音知識變得直觀易懂。
詞語接龍:串聯起生活常用詞
“我們用‘家’字來接龍吧,要說普通話哦!”隊員高睿拿出寫有基礎詞匯的卡片,率先說出“家人”,孩子們紛紛響應,“家庭”“家鄉”“家園”……接龍過程中,隊員們重點糾正“z/c/s”與“zh/ch/sh”的發音區別,當10歲的琪琪清晰說出“樹上有只小鳥”時,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家長感慨:從“怕說錯”到“敢開口”的轉變
“以前孩子總躲著說普通話,怕被笑口音重。”家長陳先生看著女兒主動上臺參與詞語比拼,欣慰地說,“現在每天放學都要練半小時繞口令,還說要參加學校的普通話比賽呢。”活動結束時,隊員們為孩子們發放“發音小勛章”和“家庭互動卡”,鼓勵他們在家中當“小小推普員”。

此次活動秉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所有游戲設計均結合兒童日常用語場景。西安明德理工學院“普音筑夢”服務隊表示,將繼續探索貼近生活的教學方法,讓普通話成為孩子們溝通的“好朋友”,讓規范用語的種子在社區里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