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榮馮艷 供圖:袁瑾 劉夢姣
為深入貫徹“三下鄉”實踐活動服務基層、助力鄉村振興的宗旨,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踏尋紅跡·賦能綦鄉”鄉村振興促進團在7月15日繼續深入丁山鎮。通過走訪產業基地、對話本土商戶、訪談基層干部,在實踐中探尋鄉村發展路徑。
上午,促進團在觀佛村與青年村干部進行了短暫交流。這位返鄉大學生放棄城市工作,回到家鄉負責綜合服務崗,坦言基層工作較為繁雜瑣碎,但能為鄉親鄰里服務、解決問題的成就感無可替代。他提到,丁山鎮產業有基礎但宣傳不足,交通和資源限制仍需突破,言語間滿是對家鄉發展的關心。
午后,促進團探訪秋發村藍莓產業基地。200畝基地(投產約100畝)里,藍莓果實飽滿甘甜,富含花青素、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品質優良。秋發村藍莓采摘季已持續3年,年產量約4萬斤,作為秋發村支柱產業,為鄉村振興提供支撐。據了解,基地可容納約1000人同時采摘,輻射周邊區縣,吸引渝貴川等多地游客,帶動當地消費與村民就業。但也面臨銷售渠道窄、鮮果易損耗以及便利店、餐飲店和觀光接駁車等基礎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等實際困難。促進團成員認真記錄下這些問題,計劃將調研結果整理反饋,為特色藍莓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傍晚,促進團在丁山湖畔采訪了已從事7年水果生意的“水果哥”。他從丁山老家起步后逐步擴展業務,7年來秉持優質低價的經營理念,并且始終堅持只賺“良心錢”。采訪過程中,他向實踐團透露將來計劃回到丁山經營水果蔬菜以帶動本土經濟,這與鄉村振興中激活地方經濟、帶動就業等目標相契合。
最后,促進團采訪了觀佛村帥書記。他介紹村里規劃以“農業帶動旅游”為方向,現有水稻、羊肚菌、蓮藕及蓮子等農產品,也曾嘗試荷塘采摘、挖藕體驗等農業觀光項目。但發展面臨宣傳效果不佳、農產品利潤微薄、缺少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與專業技術指導、人才流動性大等挑戰。不過,其他村借助政策資金、幫扶單位支持成功的案例,也為觀佛村委提供了參考。帥書記自2017年任職以來,始終扎根基層,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高效的執行力為村集體的持續發展不懈努力。
丁山的脈動里,藏著振興的星火。此次調研讓促進團看到丁山鎮鄉村振興的潛力與挑戰,未來也將持續助力破解發展難題,以青春腳步為引,用青年力量服務鄉村,讓鄉野的希望破土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