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賬本中的家國情懷
——會計學子太行山探尋紅色金融記憶
(通訊員:羅思雨、申紫瑜)2025年7月12日,洛陽理工學院會計學院“紅色會計”暑期實踐團一行6人,赴豫北太行山區開展實踐。他們以“赤脈尋蹤·青史拾珍·薪魂永鑄”為主題,探訪紅色金融遺址,感悟革命年代會計精神。
踏尋:賬本里的烽火歲月 首站,實踐團抵達冀南銀行太行第五分行舊址。冀南銀行成立于1939年,是抗戰時期黨的重要金融機構。在斑駁的印章和泛黃的賬本前,同學們了解到:1942年反“掃蕩”中,銀行員工冒死將重要賬簿和印鈔版藏入山洞,保住了邊區經濟命脈。“精確的數字核算,就是支援前線的力量。”同學們深刻體會到革命年代會計工作的戰略意義。
聆聽:德興貨棧的“紅色算盤” 深入太行腹地,實踐團探訪了德興貨棧遺址。作為根據地經濟樞紐,貨棧通過精密計算,用核桃、花椒等山貨換回急需的藥品、食鹽和軍工原料。留存的一張張單據,展現了會計工作如何以精準數字沖破封鎖,服務抗戰大局。“這些數字,是革命智慧的結晶。”同學們感慨道。
感悟:紀念館里的家國情懷 終點是林北縣抗日紀念館。館內一本泛黃的《林北縣群眾獻糧獻款登記冊》吸引了大家:“王李氏,獻小米三斗”“張鐵柱,獻銀元兩塊”……樸素的記錄,承載著百姓的赤膽忠心。“會計不僅是數字,更是家國情懷的體現。”這些記錄讓同學們感受到數字背后深沉的情感。
傳承:紅色基因 會計新篇 太行山之行,讓實踐團深刻領悟了紅色會計精神中的忠誠信仰與責任擔當。同學們表示,作為新時代會計學子,必將傳承這份精神,踐行“赤脈傳薪火,會計踐初心”的使命,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