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密碼,感受傳統非遺文化紫金硯的時代魅力,7月7日,合肥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匠心守脈 拾遺創新”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奔赴安徽淮南開展文化調研。通過對話非遺傳承人、沉浸式參觀博物館、親試雕刻刀,青年學子以行動觸摸歷史脈搏,記錄紫金硯文化的當代傳承與創新圖景。
對話匠心:方寸硯臺間的畢生堅守 7月7日上午,團隊拜訪了紫金硯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馮長文先生。馮先生如數家珍般講述了紫金硯的千年淵源與興衰歷程。結合數十年經驗,他系統解析了從選材、構思、雕刻到打磨的完整工藝流程,其深厚的專業素養令學子們深刻感受到紫金硯承載的歷史厚重與匠人智慧。

在雕刻體驗環節,馮師傅在現場展示了精湛的紫金石雕刻技藝并傳授隊員們雕刻手法和經驗。他坦言:“一方好硯,選材是基礎,雕刻是靈魂。”其工作室中陳列的《起舞弄清影》《竹影酌意》等代表作,既完美融匯傳統技法精髓,又巧妙注入現代審美意趣,古樸中透出靈動生機。學子們凝神觀摩,在刀石碰撞聲中真切體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匠心真諦。
溯源文脈:博物館中聆聽千年回響 7月7日下午,團隊在淮南漢唐紫金石博物館館長應偉的引領下,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步入展廳,琳瑯滿目的紫金石硯,從古樸漢風到雅致唐宋,無聲訴說著歷史變遷。應館長引導學子們細辨硯臺的獨特石質——“質堅而潤,色紫而雅”,解讀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密碼與歷史故事。

訪談中,應館長系統闡釋了紫金石的文化價值與藝術特色,并深入探討了當前非遺保護與創新發展的路徑。應館長特別呼吁青年群體應主動了解非遺文化,積極投身非遺保護事業,讓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青年踐行:在傳承中激揚創新力量 此次深度探訪,不僅是一次文化認知之旅,更是一次生動的實踐教育。團隊負責人感慨道:“馮師傅以技藝創新延續傳統生命,應館長以傳播創新拓展文化影響,兩種路徑殊途同歸,深刻詮釋了‘守正創新’的真諦。傳承絕非墨守成規,而是在敬畏傳統基礎上的與時俱進。”
隊員們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當以創新思維為橋梁,既做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守護者,更做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積極推動者,以實際行動探索非遺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的更多可能性,為非遺傳承發展貢獻青年力量。
文/祁小雅 汪子墨,圖/嚴雪菲 李慶昊,審核/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