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聒噪的七月,青禾知行青年實踐隊11名隊員懷揣著為鄉村孩子點亮假期的初心,奔赴南潮村開展了為期7天的暑假興趣班活動。通過精心設計的多元課程,用陪伴與知識為孩子們編織了一段難忘的夏日記憶,也在實踐中完成了團隊與個人的成長蛻變。
一、初心啟程:以興趣為鑰,播撒成長種子 在網絡平臺上看到南潮村暑假興趣班志愿者招募信息后,隊員們被“豐富村里孩子假期生活”的目標深深觸動。團隊深知南潮村的孩子不缺歡樂,缺的是接觸多元知識、激發潛能的機會,因此毅然踏上實踐之路。
圖為南潮村村口牌坊
隊員們以“玩伴與導師”的雙重身份定位,帶著教具與熱情而來,課程設計緊扣“激發創造力”與“別樣體驗”兩大核心。通過手工、音樂、體育、科普、自然認知等課程,讓孩子們在實踐中發現雙手的魔力、聽見旋律的美妙、感受探索的樂趣、知曉草木的學問,最終目標是讓孩子們能笑著說“這個暑假太有意思”,用課程為假期添彩,在孩子們心中播下創造的種子。
二、課程亮點:多元體驗,點亮夏日課堂 (一)彩繪石頭:指尖創意綻放
彩繪石頭課上,孩子們捧著普通石頭盡情發揮想象。有的畫出淋著糖霜的甜甜圈,有的描出帶車輪的小汽車,還有的將石頭變成咧嘴發射的豌豆射手……在自由創作中,每一顆石頭都被賦予獨特靈魂,成為孩子們創造力的生動載體,讓孩子們在繪畫中感受藝術的魅力與雙手的魔力。
圖為孩子們在課堂上彩繪石頭
(二)汽水實驗:科學趣味啟蒙
汽水實驗課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轉化為直觀可操作的實踐。孩子們與隊員一同制備不同風味的汽水,觀察材料在瓶中融合產生的奇妙變化,眼中滿是好奇與興奮。親手操作的過程不僅讓孩子們對化學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激發了他們對科學探索的濃厚興趣。
圖為團隊成員在實驗課上指導孩子操作
(三)紅色歌曲學唱:旋律中傳承力量
作為珠海市斗門區“善雅斗門文明有你”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之一,“唱響童謠童聲飛揚”少兒合唱活動熱鬧開展。孩子們用手掌、腳掌、膝蓋等部位創造節奏,在節奏傳遞游戲中鍛煉團隊協作與節奏感。在歌曲學唱與節奏伴奏環節,孩子們以身體打擊樂為歌曲伴奏,既提升了音樂表現力,又在紅色旋律中感受文化力量。
圖為團隊隊員帶領孩子們開展紅色歌曲學唱
(四)趣味體育課“螃蟹賽跑”:運動中收獲歡樂
“螃蟹賽跑”游戲成為體育課的歡樂焦點。孩子們三三結對,雙手環著側身前行,如同一只只橫沖直撞的小螃蟹。隨著指令響起,大家邁著滑稽步伐向終點沖刺,有人腳步錯亂笑得直不起腰,有人相互攙扶穩步向前,場邊加油聲與歡笑聲交織,讓孩子們在運動中增強協作能力,享受運動的純粹快樂。
圖為“螃蟹賽跑”游戲中的歡樂瞬間
三、團隊成長:雙向奔赴的溫暖蛻變 在與孩子們的朝夕相處中,實踐隊隊員實現了顯著的自我提升。在指導歌唱時,隊員們對節奏掌握不足的孩子反復示范,展現出超乎預期的耐心;在處理孩子們的互動矛盾時,他們主動以平視視角傾聽訴求,逐步學會從兒童視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圖為團隊成員與孩子們合影
隊員們表示,此次實踐深刻改變了他們對鄉村教育的認知:曾經行事粗放的隊員,在引導孩子完成精細手工時變得專注細致;看到內向孩子在鼓勵下首次主動發言,他們切實體會到教育過程中“陪伴”與“引導”的重要性。“孩子們的真誠反饋,是最生動的社會實踐教材。”隊員們一致認為,鄉村教育的核心并非知識的單向灌輸,而是以愛與陪伴為紐帶,為孩子們點亮探索世界的精神之光。
四、離別與展望:夏日暫別,熱愛續航 為期7天的實踐活動共開展14節課,覆蓋20余名兒童,有效豐富了當地孩子的暑期生活。活動期間,顯著的成長在細節中體現:原本內向的孩子逐漸主動參與互動,曾表示“不擅長繪畫”的孩子自信地展示作品。離別之際,孩子們在欄桿旁揮手道別,稚嫩的邀約中滿含對陪伴的不舍,成為實踐隊隊員心中深刻的記憶。
圖為團隊隊員與南潮村暑假興趣班負責人合影
此次南潮村實踐雖暫告段落,但孩子們眼中的求知光芒與因活動激發的探索欲正持續延伸。實踐隊認為,“三下鄉”活動的價值在于以微小行動助力鄉村兒童成長——用短期陪伴為他們的成長之路增添微光。未來,青禾知行青年實踐隊將總結此次經驗,持續關注鄉村教育需求,探索更多元的實踐模式,吸引更多青年力量參與鄉村建設,讓青春力量在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持續發光發熱。
(撰稿人:劉藝嘉、賴廣權、曾琪森、陳慧碧、蘇文瑄)
(實踐團隊:珠海科技學院青禾知行青年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