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2025年7月4日至7月19日,計算機(大數據)學院“蓮潔潤鄉·籽力同行”實踐團在指導老師高超、萬海霞、李媛的帶領下,深入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陶辛鎮雙橋村,開展為期兩周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科技賦能為核心,探索“電商+文旅”融合新路徑,助力鄉村振興。
深扎基層,精準調研
為引導青年學生扎根鄉村,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7月7日與雙橋村黨總支書記陳水金達成合作,承諾團隊的此次實踐活動能切實做到將大模型技術應用到田間地頭,為鄉村振興注入智慧動能。實踐團在選調生藺美的帶領下調研套花灣景區,了解其從“臟亂差”到“韻味足”的蛻變歷程及荷蓮產業基礎。
為了做到扎根基層實踐團走訪荷塘民宿,傾聽村民關于房屋產權顧慮、完善交通游樂設施的訴求以及對居住環境的滿意評價。之后深入蓮子加工廠,親身體驗剝蓮、包裝等流程,了解傳統加工痛點。還在雙橋村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村民對電商及大模型認知有限,但對荷花深加工、舉辦荷花節發展旅游意愿強烈。扎實的一線調研為后續精準幫扶提供堅實基礎。
科技賦能,星火領航
為實現以技術服務助力鄉村發展,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7月16日,實踐團在灣沚區農產品展銷中心開展電商直播實戰,運用星火大模型優化直播話術、選品邏輯及供應鏈分析,推廣蓮芯茶、荷葉面、土灶鍋巴等陶辛特產及百鳥灘、戀花灣等文旅資源,實現“賣產品”與“推景點”聯動,吸引眾多網友關注互動,為農產品“觸網出圈”開辟新渠道。團隊還精心組織“星火大模型技能賦能培訓”,向村民詳細講解星火大模型在智能種植建議、病蟲害防治、農產品營銷及輔助學習等方面的應用前景,助力彌合“數字鴻溝”。
知行合一,產業助力
為了將調研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深度參與產業發展,7月11日團隊成員在蓮子工廠換上工裝,學習并參與蓮蓬剝取、分揀、包裝全流程,體會農業勞作艱辛與豐收喜悅,為開發智能化加工方案積累經驗。團隊還前往蓮田體驗蓮蓬采摘,并赴香荷科普飛行營地開展航空研學,體驗模擬飛行艙,感受科技與田園的融合?;谡{研發現的“數字鴻溝”,團隊正著手制定幫扶方案,計劃利用星火大模型開發簡易操作界面,普及基礎電商知識和大模型應用技能。
文化浸潤,藝術添彩
為了挖掘鄉村文化底蘊,探索文旅融合,7月10日實踐團對大宋官圩千年治水智慧的探訪,加深了對當地生態文化價值的理解,走進七房糧倉與七房藝術村,感受古樸糧倉與現代藝術的碰撞,欣賞風格各異的壁畫將藝術融入鄉村肌理,為探索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吸引游客積累了靈感。團隊還專程赴套花灣拍攝三下鄉宣傳片,以水鄉荷田為幕布,用鏡頭記錄青年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故事,展現鄉村新貌與青春力量。
成果初顯,未來可期
隨著星火大模型培訓活動的結束,“蓮潔潤鄉·籽力同行”實踐團在陶辛鎮雙橋村的集中實踐活動圓滿落幕。兩周時間里,實踐團成員用腳步丈量土地,以科技賦能產業,用藝術點亮鄉村,深入探索“電商+文旅”融合的鄉村振興路徑,為當地特色農產品升級與鄉村旅游推廣貢獻智慧。團隊表示,后續將持續深化與雙橋村的聯系,轉化實踐成果,優化技術方案,讓科技的“籽力”持續滋養陶辛鎮的鄉村振興沃土,在服務地方發展中實現新時代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通訊員 張煒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