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珠海科技學院“鄉情墨韻”突擊隊的成員們走進珠海市斗門區下洲村,開展為期六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他們以“服務鄉村,促進發展”為宗旨,聚焦當地文旅融合轉型中的“尋路難”問題,發揮設計專長,為當地量身打造了一套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內涵的特色指示牌系統,助力鄉村振興。
下洲村正從傳統農業向文旅融合轉型,“一席·半山渡民宿”與“斗門印象小鎮”是其核心名片。然而,游客常因找不到停車場、特色店鋪而困擾,村民日常出行也感不便。面對這一痛點,“鄉情墨韻隊”精準立項:在關鍵路口墻面設置特色路牌,讓尋路不再難。
行動伊始,隊員們頂著烈日,背負速寫本與測繪工具,深入村落展開深度調研。在民宿區,他們細致勘察現有臨時指示牌的設置位置、狀態及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度,并采訪工作人員。“客房分散,急需美觀耐用的路牌指引游客。”工作人員的建議被隊員們認真記錄。
在村黨群服務中心,村委詳細介紹了小鎮發展規劃與面臨的挑戰,明確指出:“尋路難題直接影響游客體驗,需圍繞斗門印象小鎮打造全面的游客指引體系,讓游客在小鎮內的出行更加便捷順暢,也讓村民的日常出行獲得更多便利。”
匯聚豐富的實地調研資料與村民訴求,團隊于助民驛站展開熱烈討論與方案構思。夏日陽光灑落長桌,隊員們系統梳理調研信息,查閱設計資料,提煉核心設計原則。設計方案在電子設備與手繪草圖上反復推敲、優化,團隊成員積極貢獻智慧,碰撞思想。經過多輪細致修改,融合專業視角與當地需求的設計初稿終于成型。
帶著初稿,團隊再次走進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匯報。隊員們清晰闡述設計理念,村委俯身細看圖稿,對每一處細節提出寶貴意見,建議融入荔枝、甘蔗等本土特色元素以及小鎮IP形象。團隊虛心接納,結合實地再勘察,于夕陽中進一步完善方案。最終定稿的指示牌設計不僅路線指引清晰,更巧妙融入了濃厚的鄉土文化氣息。團隊還延伸設計,制作了展現村落風光的文創明信片。
在村委會議室舉行的最終方案匯報上,團隊的設計成果贏得了高度認可。村委表示:“大學生的創新視角和專業方案極具價值,高度契合下洲村文旅融合發展需求。我們將積極推動后續溝通,力爭將這些凝聚智慧的設計轉化為現實,落地生根。”
珠海科技學院“鄉情墨韻”突擊隊用手中的畫筆,為下洲村繪就了一首無聲的“指路詩”。這不僅是暑期社會實踐的圓滿答卷,更是青年學子用專業知識服務鄉村、助力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當設計根植鄉土,路牌便不僅是導向標識,更成為講述小鎮故事、連接城鄉情感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