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科技賦能,‘莓’好長豐”三下鄉實踐團隊深入長豐草莓深加工企業,開展以“農業新質生產力驅動草莓產業綠色升級”為主題的調研實踐活動。

團隊成員在生產車間參觀

團隊成員與企業負責人交流
在現代化生產車間,團隊成員實地觀察了草莓從清洗、去蒂到榨汁、滅菌的自動化深加工流程,見證了草莓“變身”為濃縮果汁、果醬等高附加值產品。企業負責人介紹:“我們通過‘訂單收購’模式,年消化鮮草莓超500噸,不僅解決農戶銷售難題,更使草莓附加值顯著提升。”嚴格的食品安全管控流程也給隊員們留下深刻印象。
調研座談環節,團隊與企業負責人圍繞“深加工如何帶動農戶增收”、“科技創新的核心驅動力”及“政策賦能企業發展”等關鍵議題展開深入交流。隊員們積極提問,共同探討草莓產業鏈現代化轉型的可行路徑與鄉村振興的實踐模式。

實踐團隊與企業負責人合影
從深入車間的直觀體驗,到聚焦問題的深度訪談,此次實踐為青年學子提供了寶貴的“田野課堂”。長豐草莓產業借助科技力量實現綠色升級、價值躍升的生動實踐,正是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振興的鮮活案例。正如長豐縣草莓協會會長所言:“科技扎根鄉土,綠色融入產業鏈,‘小草莓’終將成長為帶動鄉村更美、農民更富的‘大產業’。”學院學子此行,不僅深化了專業認知,更增強了服務鄉村發展的責任感。
撰稿:葛榮玉,蒙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