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大全-国产精品视频第二区第二页-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gg高清影视-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啪啪

三下鄉網,三下鄉指定投稿平臺
網站首頁三下鄉活動三下鄉報告三下鄉總結三下鄉心得
三下鄉網 > 三下鄉活動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長征路?青年說”實踐隊:重走紅色足跡,讓革命精神在青春中傳承

    時間:2025-08-13     閱讀:
    來源: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教育學院“長征路?青年說”實踐隊
  
  2025年7月12-14日,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教育學院“長征路•青年說”實踐隊隊員陸續奔赴甘肅會寧、寧夏六盤山、江西瑞金、四川邛崍等地的紅色舊址,開展“三下鄉”實踐活動。隊員們以實地走訪、深度交流為路徑,探尋長征歷史軌跡,解碼革命精神的時代內涵,用青春行動傳承紅色基因,讓沉睡的歷史記憶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一、江西瑞金:紅井清泉里的為民初心
  瑞金紅井,是紅軍與群眾魚水情深的生動見證。1933年,毛澤東同志帶領戰士在沙洲壩挖掘水井,解決了當地群眾飲水難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從此流傳。
  陳列廳內,銹跡斑斑的打水工具、群眾用過的水桶依次排列,這些“見證者”讓歷史變得可感可觸。實踐隊成員來到紅井旁,看著清澈井水與鵝卵石砌成的堅固井壁,聽講解員講述紅軍勘察水源、挖掘水井的往事——這口井不僅解了飲水之困,更拉近了軍民距離。
  附近舊址的墻上,“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標語清晰可見。隊員們輕撫墻面,真切感受到紅軍為百姓謀幸福的決心。當地老人回憶:“以前吃水要走很遠的路,紅軍來了才過上方便日子,現在日子越來越好,打心底感謝黨和政府。”
  這份感動化作實踐動力:隊員們計劃用“思政微課”走進校園社區,結合短視頻“碎片化傳播”,讓紅井精神從歷史符號變為激勵奮進的力量,讓“為民服務”的初心在青春中延續。
  圖為紅井紀念碑。梁慧平 供圖
 
  二、四川邛崍:烽火舊址里的革命火種
  邛崍紅軍長征紀念館,承載著紅軍過境川西的烽火記憶。1935年,紅軍輾轉至此,留下無數戰斗足跡與軍民魚水情故事。
  陳列展廳里,銹跡斑駁的步槍、字跡模糊的行軍日記、制作宣傳標語的工具,讓課本里的長征變得可觸可感。立體路線地圖上的紅色箭頭,勾勒出紅軍長征的偉大壯舉。實踐隊成員來到石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青石板路通向當年紅軍指揮香爐山阻擊戰的關鍵場所。講解員指著墻壁上的作戰痕跡:“敵人來勢洶洶,紅軍憑智慧與勇氣以少勝多,成功守護革命火種。”
  紅軍亭內“打土豪,分田地”的標語,直白表達著紅軍為百姓求解放的理想。當地老人感慨:“以前生活艱苦,在共產黨帶領下才一天天變好,感謝黨和黨中央。”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石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鄧秋焰 供圖
 
  三、寧夏六盤山:高山之巔的信仰力量
  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見證了紅軍翻越長征最后一座高山的壯舉。88年前,筋疲力盡的紅軍戰士憑著熱血與信仰翻越六盤山,留下堅定腳印。
  展柜中一雙破舊草鞋吸引了隊員們的目光——粗糙草繩編織的鞋面多處磨損,光滑的鞋底訴說著二萬五千里的征途。宣講員介紹:“30萬紅軍在四渡赤水中與死神賽跑,在婁山關的硝煙里以血肉之軀筑起長城,這雙草鞋承載的不僅是足跡,更是‘理想高于天’的信念。”
  復原的紅軍指揮場景里,土坯墻、舊桌椅和作戰地圖還原著決策現場。“毛澤東同志在六盤山頂寫下‘不到長城非好漢’,這是絕境中的豪邁。”宣講員指向墻上投影的詩句,隊員們仿佛看見先輩在風雪中前行的身影。一面鐫刻著1964位烈士姓名的紀念墻更讓人震撼,“長征路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戰士倒下”的話語,讓大家深刻體會到當下生活的珍貴。
  登至山頂,《清平樂?六盤山》紀念碑屹立云端。隊員們感悟到:新時代的“長征路”從未遠去——實驗室里與數據較勁的日夜,是跨越科技封鎖的“婁山關”;鄉村振興中踏遍泥濘的腳步,是攻克發展壁壘的“臘子口”,每個人的堅持都是在翻越自己的“六盤山”。
  圖為紀念館中陳列的長征時期紅軍所使用過的生活用品。馬曉紅 供圖
 
  四、甘肅會寧:會師舊址里的勝利密碼
  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鐫刻著紅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的光輝印記。1936年,三大主力在此會師,結束了兩萬五千里長征,每寸土地都見證著偉大轉折。
  展廳內,斑駁的會師旗幟、泛黃的會師電報、戰士用過的炊具靜靜陳列,這些“活檔案”讓課本里的故事有了溫度與重量。動態復原的會師場景、標注著行進路線的地圖,無聲訴說著不朽傳奇。實踐隊成員來到當年紅軍將領商議會師事宜的舊址,青磚地面、原貌陳設仿佛將時光拉回1936年——正是在這里,將領們敲定會師慶典細節,部署后續革命行動,讓長征勝利的火種燎原。
  勝利亭中“長征勝利萬歲”的蒼勁標語,是紅軍歷經艱險后的豪邁宣言。老講解員摩挲著展柜里的舊草鞋,講述著鄉親們分糧支援紅軍的往事:“現在日子富裕了,但‘擰成一股繩’的勁兒不能忘。”這番話讓隊員們決心創新傳承方式:將紅軍故事改編成“情景式思政課”,帶著復刻展品走進校園;用鏡頭記錄會師舊址旁的鄉村振興新貌,剪輯成“歷史與當下”對比短視頻,讓團結奮進的精神在奮斗中“鮮活”綻放。
  隊員們領悟到,傳承長征精神不是復刻歷史,而是用“思政微課”“短視頻”等新方式,讓革命火種在新時代找到青春表達,讓“不畏艱難、為民奮斗”的精神永續傳承。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館口。李亞楠 供圖
 
  青春接力:讓紅色基因流淌不息
  從會寧的會師榮光到六盤山的信仰豐碑,從瑞金紅井的為民情懷到邛崍舊址的戰斗記憶,實踐隊成員的腳步串聯起長征歷史的重要節點。那些斑駁的文物、鮮活的故事、動人的傳承,讓革命精神從“歷史記載”化為親歷的震撼。
  返程途中,隊員們心中早已明晰:紅色傳承不是簡單的“看展品、記史實”,而是讓歷史與當下聯結。當情景式思政課走進校園,當對比短視頻點亮屏幕,當每個年輕人在自己的“長征路”上堅定前行,不怕犧牲、團結奮進、為民服務的精神便會如不息火種,在新時代的征途上永遠燃燒,照亮向著遠方前行的每一步。
  (通訊員 林仁熠)
    掃一掃 分享悅讀
三下鄉活動推薦
回頂部三下鄉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