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大全-国产精品视频第二区第二页-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gg高清影视-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啪啪

三下鄉網,三下鄉指定投稿平臺
網站首頁三下鄉活動三下鄉報告三下鄉總結三下鄉心得
三下鄉網 > 三下鄉活動

繩結非遺在指尖傳承

    時間:2025-08-15     閱讀:
    來源:張穎潔

   2025年7月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雅韻染九州,文脈灌云川”南京實踐團隊走進南京甘熙宅第博物館,開展“南京繩結非遺線下實踐活動”。此次活動以“傳承非遺文化,守護指尖技藝”為主題,旨在通過實地學習與體驗,深入了解南京繩結藝術的獨特魅力,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播與保護。

  

圖為甘熙宅第博物館展品。許欣然 供圖

  甘熙宅第博物館是南京民俗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館內收藏了大量傳統手工藝品,其中南京繩結技藝尤為突出。繩結非遺傳承人蓋靜向實踐團隊介紹了繩結的歷史淵源和制作工藝。“南京繩結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時期,曾是服飾、家居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結式承載著吉祥寓意。”蓋靜一邊講解,一邊展示手中的五彩絲線,指尖翻飛間,一個精致的盤長結逐漸成形。

  團隊成員仔細觀察繩結的制作過程,發現看似簡單的編織手法實則蘊含諸多技巧。“繩結的松緊、順序、走向都直接影響最終效果,稍有不慎就會松散變形。”團隊成員在嘗試編織時感慨道。蓋靜耐心指導,強調“心靜手穩”是繩結制作的關鍵,“非遺技藝不僅是手藝,更是一種心境。”

  圖為實踐隊在采訪蓋靜。許欣然 供圖

  在交流環節,蓋靜提到,傳統繩結技藝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適應現代審美需求。“我們嘗試將繩結與時尚飾品、家居裝飾結合,比如設計繩結手鏈、掛飾等,讓古老技藝煥發新活力。”她展示了幾款創新作品,如融合現代幾何圖案的繩結耳環,既保留了傳統技法,又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偏好。

  2025年7月15日上午,團隊在南京市社區活動中心開展南京繩結非遺文化推廣活動。通過現場教學、互動體驗等方式,為社區20余名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體驗課。

  活動室內,五顏六色的絲線整齊地擺放在長桌上,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實踐團隊隊長陳雨晴介紹,為適應青少年的認知特點,活動特別設計了"繩結闖關"環節。第一關要求孩子們用平結制作手鏈,第二關則要完成一個簡單的紐扣結。9歲的林小凡在完成手鏈后興奮地說:"我要把這個送給媽媽當生日禮物!"他的母親王女士感動地表示:"沒想到孩子這么用心,這樣的活動既培養了動手能力,又傳承了孝道文化。"

  在自由創作環節,孩子們發揮想象力,將傳統繩結與現代元素結合。有的在繩結上串上小鈴鐺做成風鈴,有的用熒光色絲線編織"星空手鏈"。14歲的李想更是別出心裁,把繩結與自己收藏的動漫徽章組合,制作成個性掛件。"傳統也可以很時尚!"他自豪地展示著自己的作品。

  社區黨委書記全程參與了活動,他深有感觸地說:"這樣的非遺進社區活動,讓傳統文化真正'活'了起來。看到孩子們這么投入,我們對文化傳承更有信心了。"據他介紹,社區將設立"非遺小課堂",定期開展傳統文化體驗活動。

  活動尾聲,每個孩子都收到了一個材料包,里面裝有不同顏色的絲線和制作說明書。實踐團隊還建立了線上交流群,方便孩子們后續學習交流。"我們希望通過持續的活動,讓非遺文化真正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團隊指導老師張偉表示。

  活動結束后,團隊成員紛紛表示,此次實踐不僅讓他們深入了解了南京繩結非遺,更堅定了傳承傳統文化的信念。“非遺保護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每個人付諸行動。”團隊負責人陳陽總結道。未來,他們計劃與博物館合作,開展更多非遺推廣活動,讓傳統技藝真正“活”在當下。

  (通訊員 張穎潔)

    掃一掃 分享悅讀
三下鄉活動推薦
回頂部三下鄉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