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道】巢湖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尋脈柘皋”實踐團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青春力量賦能鄉村振興,巢湖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尋脈柘皋”實踐團于6月30日至7月4日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科學籌備、系統調研、深入走訪、全面總結,實踐團在指導老師儲嵐霖的帶領下深入挖掘柘皋鎮農業和文化資源,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路徑,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深挖文化元素,激活鄉村文脈新動力
實踐團成員前往唐馬村深入了解龍舟制作工藝——從竹篾到鋼筋的工藝迭代中,匠人對龍頭鳳頭造型、色彩的匠心雕琢,彰顯龍舟文化的藝術生命力;花船裝飾的民俗符號與龍舟表演視頻,讓成員直觀感受傳統文化的動態魅力。在峏山楊中醫文化展館中,實踐團解碼百年中醫藥世家傳奇,“七方八法三大丸藥”的婦科診療體系、李鴻章親賜牌匾與百年藥柜等文物,串聯起中醫藥文化的歷史厚度。負責人介紹,峏山楊中醫正探索“文化展示+診療體驗”模式,為農文旅融合提供非遺范本。汪橋村史館內,實踐團深入了解巢北抗戰歷史與“英雄柳”故事,紅色文化與當地產業的結合,為鄉村振興提供“文化+產業”雙輪驅動思路。實踐團還以柘皋早茶“四大件”為切入點,沉浸式體驗當地飲食文化,感受飲食文化中蘊含的地域特色與生活智慧。
調研農業資源,探索產業融合新路徑
實踐團在走訪中關注當地農業資源的開發與轉型,為農文旅融合尋找產業支點。成員們背起相機、扛著三腳架,走進汪橋村,開啟了一場特殊的“田野課堂”——他們以鏡頭為筆,深入當地菌菇種植基地,用影像全程記錄菌菇從菌棒培育到采摘上市的生長軌跡,在泥土與菌香中探尋鄉村產業振興的鮮活密碼。此外,團隊深入汪橋村當地茶干廠,見證傳統食品工藝的現代轉型;走進碧根果種植園,實地考察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場景。這些特色農業資源不僅承載著地方經濟發展的潛力,更與紅色研學、文化體驗等元素結合,形成農文旅融合發展雛形,為鄉村振興注入產業動能。
開展問卷走訪,凝聚發展共識新合力
為精準把握基層需求,實踐團將問卷調研與實地走訪相結合,廣泛收集民意。團隊成員向當地居民和游客發放關于農文旅融合發展現狀的問卷,聚焦產業升級的基層聲音。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實踐團深入柘皋鎮老街,圍繞傳統文化傳承、農副產品開發、老街基礎設施建設等議題,與居民、游客面對面交流。調研中,熱情的居民主動展示手工技藝,為團隊提供了鮮活的民間智慧,為后續形成切實可行的農文旅融合方案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此次“三下鄉”活動中,“尋脈柘皋”實踐團以農業和文化調研為抓手,在歷史與現實的對話中探索鄉村發展路徑。團隊將持續深化調研成果,把青春寫進鄉土深處,為傳統文化傳承和鄉村振興貢獻高校智慧。(文/李佳琦 圖/閔佳璐 初審/儲嵐霖 終審/管超)